即今河北肃宁县东南十八里窝北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9肃宁县图: 东南有窝北。在河北省肃宁县东南部。面积64.2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窝北,人口2300。宋代建村于赵家河北岸,河中
一作焦家巷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盩厔县: 焦家镇 “在县东南二十五里”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广西都司。治所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。嘉靖七年(1528)迁治来宾县迁江镇东南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西南迁江镇。嘉靖七年(1
①唐光化二年 (899) 改单州置,治所在砀山县 (今安徽砀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砀山、河南虞城及山东成武、单县等地。三年 (900) 徙治单父县 (今山东单县南一里)。五代唐同光二年 (924) 改
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 (岩前镇)) 西三十八里西溪南村。为过街亭。始建于元天顺元年(1328)。明景泰七年 (1456) 重建。亭梁枋上刻有题铭: “景泰七年岁次丙子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吉辰重建绿绕亭,以
元置,为水站。在今湖北秭归县旧秭归城(长江北岸)。明改为建平驿。元置,水站。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。明改称驿。
隋置,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街道。《明史·太祖本纪》: 龙凤元年 (1355) 定计渡江,“诸将请直趋集庆 (南京市)。太祖曰: ‘取集庆必自采石始。采石重镇,守必固。牛渚前临大江,彼难为备,可必克
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四十五里富拉尔基镇。清末,中东铁路由此架桥渡嫩江。嫩江自此以下可通汽船,为交通四达繁盛之区。
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汤阴县。《水经· 荡水注》: “县因水以取名也。” 东汉建安十七年 (212) 改属魏郡。东魏天平初并入邺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汤阴县。属河内郡。东汉建安十七年(
西魏大统三年(537)改永平县置,属义川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云岩县:“有云岩山,因以为名。”其后屡有迁徙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属丹州。咸亨四年(673)迁今宜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