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大洞
在今江西萍乡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里大洞“山圆如覆钟。有两洞相接:上洞口在山趾,石田广袤;下洞口出山腹,巨石如屏。中有小溪。宋建炎初,避乱者多归焉。巨寇张成攻围数日,洞中人仰射,贼有死者,乃却。两洞广可容千人”。
在今江西萍乡市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萍乡县:里大洞“山圆如覆钟。有两洞相接:上洞口在山趾,石田广袤;下洞口出山腹,巨石如屏。中有小溪。宋建炎初,避乱者多归焉。巨寇张成攻围数日,洞中人仰射,贼有死者,乃却。两洞广可容千人”。
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北厅》: 白角山“在厅城旧蒗蕖州(今县南衙门村)西南白角乡。《名胜志》: 乡以山得名”。
亦作潺亭。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涪县有孱亭。蒙文通有 《汉潺亭考》,谓潺亭在今盐亭县。
汉西域国名。在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。东界乌孙,西达奄蔡,南接大月氏,东南临大宛。王都卑阗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)。西汉永光元年 (前43),康居迎匈奴郅至单于居康居东部合力抗乌孙。
1912年改萨拉齐厅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 (萨拉齐镇)。1914年属绥远特别区绥远道。1928年属绥远省。1954年属内蒙古自治区。1958年撤销,并入土默特旗及包头市。旧县名。19
又作布枯拉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波惹尔斯科耶西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乌苏里江东岸有“布枯拉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
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西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 梅子山 “在汉阳县西三里。旧多梅”。
亦曰芦关。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。唐杜甫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7引蔡梦弼云:“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,两崖峙立如门,形若葫芦,故谓之
即葛蒲潭。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石墨池,“《府志》:费长房学道于此,书符涤研,涧池悉为墨色。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”。
东汉雒阳苑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 载: 延熹二年 (159),“秋七月,初造显阳苑,置丞”。
自今河北邯郸市至磁山。全长50公里。为平汉铁路(今京汉路)支线。 日伪于1943—1944年修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