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城江
即今广西龙江上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河池州: “东有金城江,下流合于都泥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河池州: 金城江在 “州东五十里。源出贵州界,下流入都泥江。《宋志》: 宜州所领有羁縻金城州,盖因江以名”。
即今广西龙江上游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河池州: “东有金城江,下流合于都泥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河池州: 金城江在 “州东五十里。源出贵州界,下流入都泥江。《宋志》: 宜州所领有羁縻金城州,盖因江以名”。
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僖公三年(前657),“齐侯、宋公、江人、黄人会于阳谷”。《国语·齐语》:桓公“大朝诸侯于阳谷”。皆此。
在今河北故城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3故城县: 孟家沟 “在县 (治今县东北故城镇) 东二里,漳水决入处也,一名柳行港。自县北达 (景) 州西为青草河,又东北注于千顷洼。今涸”。
一作“武城”。战国时赵邑。在今河北清河县东北。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“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,三去相,三复位,封于东武城。”又《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十四年(前233),“桓定平阳、武城
唐贞观二十一年 (647) 以铁勒浑部置皋兰州,属燕然都护府。永徽元年 (650) 升为都督府。其地应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,乌兰巴托西南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回纥浑部置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置,为宜昌府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1912年改为宜昌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置,治今湖北省宜昌市。为宜昌府治。1912年裁府留县,并改以原府名宜昌为县名。
唐方镇名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五府经略讨击使司,为玄宗时边防十节度经略使之一。开元后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直辖广管诸州县,相当今广东大部分地区,兼领桂管、邕管、容管、安南四管之地。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十八里。《寰宇记》卷94乌程县:西余山“在乌程县东一十八里。《舆地志》云:汉文帝封东海王摇之子期视为顾余侯,至孙,坐酎金失国,即此地也”。
①一名老西关。在今广西阳朔县西一里许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建。后废。②在今广西灌阳县北八里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灌阳县:“东北有石柜关。”
即移里闵河。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伊勒们河“在(吉林)城西一百四十五里。源出库勒讷窝集。……北流出边,会伊敦河入混同江”。
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宜城县:龙潭港在“县西南里许。东通汉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