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牛镇

金牛镇

①北宋置,属庐江县。即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四里金牛镇。

②北宋置,属武昌县。即今湖北大冶市西南七十里金牛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武昌县: 金牛镇 “在县南百二十里。其地有金牛堆,亦曰金牛冈,镇因以名”。

③北宋以故金牛县置,属大安军。在今陕西宁强县东北六十里。


(1)在河北省青县东部。面积143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牛庄,人口 2230。传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迁此建村,因村形似牛状,故名。1953年建小牛庄乡,1958年并入大杜庄公社。1961年析建小牛庄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,1996年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。为县砖瓦、运输专业镇,还有建筑队、汽车修理厂等。青乾公路经此。(2)在安徽省庐江县西北部。面积61平方千米。人口3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牛山东麓,人口 3210。1952年置金牛镇,1953年改为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复镇。1992年梁山乡和石头乡的三村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等。有农机修配、粮食加工、砖瓦窑等厂和建筑队。有公路接军二公路。金石、金广、金郭公路交会于此。镇西有汉代古城遗址。(3)在湖北省大冶市西南部。面积157平方千米。人口7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牛,人口 8800。1949年属鄂城县金牛区。1955年属大冶县金牛区。1975年成立金牛公社。1984年改称金牛乡,同年12月改金牛镇。2001年高河乡并入。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五金、农机、红砖、家具等厂和铁矿、白云石矿。为鄂东南重镇和四县市边界物质集散中心。武九铁路、铁灵支线、铁贺、大金公路经此。(4)在四川省武胜县西北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金牛,人口510。明代兴集。曾名金星,后以金星、沙牛滩各取一字得名。1949年为复兴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1年更名金牛公社,1984年改乡,1992年置镇。产油菜籽、蚕茧。有皮鞋、酿酒、农机、粮食加工等厂。渝南公路经此。(5)在云南省宾川县中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2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牛井街,人口 8000。传说有邪龙化作金牛欲作恶,被制投入井中,故名。1949年前曾置五星镇。1952年为牛井区。1958年县治由石榴村迁此,为牛井公社。1962年置牛井镇。1965年为公社。1966年为红星公社。1984年复置牛井镇。2003年改名金牛镇。地处宾川坝中部、纳溪河西岸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蚕豆、烤烟、花生、棉花、甘蔗、柑橘、蔬菜等。有发电、铁工、五金、胶制品、榨油、副食品等厂。为本县最大农贸集市。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学校和州经济作物研究所驻此。祥宁公路和下宾公路在此交会。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曾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广州路置,后属广东省。治所在南海、番禺二县(今广东广州市)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广东:广州府吴“分置广州以其土地之辟也”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宝安、深圳, 北至

  • 白公城

    ①即春秋时楚白邑。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。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楚惠王召胜,“使居楚之边邑鄢,号为白公”。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,又有白公故城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0息县“息

  • 江口寨

    ①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北江口镇。北与福清县接界,为官道所经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莆田县东北有江口寨。②在今贵州锦屏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赤溪湳洞司:江口寨在“司(今锦屏县)南三里”。

  • 汉王山

    又名连城山。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褒城县:连城山“相传汉王所凿,亦名汉王山”。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区西北、石门水库东。传为汉王刘邦练兵处得名。因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,又称十二连城、连城山。秦

  • 会江驿

    在今浙江富阳市东鹳山之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富阳县:“会江驿在观山东。宋初置,嘉定中徙于通济桥, 明初洪武三年复移于此。”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“以据闽、广、江、浙之会,故名。”

  • 石零堡

    即今广西来宾县西南石陵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迁江县:石零堡“在县(治所在今迁江镇)东南三十里。往来者经此,每罹寇患。正德七年设堡于此,筑城置戍”。

  • 官陂

    ①在今广东怀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官陂在 “县西六里。…… 《志》 云,县境之以陂名者凡数十处,俱有灌溉之利”。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宜山: 官陂 “堰

  • 宋脚

    即宋卡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岸之宋卡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宋脚。

  • 夏门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雒阳城北面西头门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建宁元年 (168) 正月,“己亥,帝到夏门亭”。注引 《东观记》: “到夏门外万寿亭,群臣谒见。”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汉魏洛阳城北面西头门。

  • 裴家圈

    在今山东夏津县西南四十里。卫河所经,为往来津要。明置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