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纳雄山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阿纳雄山在“县(治今广通镇)东北十五里。高逾千仞。有泉出山西,为罗申河;出山南,为阿陋河”。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阿纳雄山在“县(治今广通镇)东北十五里。高逾千仞。有泉出山西,为罗申河;出山南,为阿陋河”。
北魏太和中于谷阳城置,即今安徽固镇县。寻置阳平郡。
①古都之一。本名成周,战国时改名洛阳。以在洛水之北而得名。东汉建武元年 (25) 建都于此。故址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。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 (孝文帝以后) 亦都此。《续汉书 · 郡国志》 注引 《
即上、下罗计堡合称。上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; 下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五十里下罗乡 (老堡场)。明于两处调叙南卫官兵戍守。
①在今浙江瑞安市东北仙岩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瑞安县:仙岩山“在县东四十里,当大罗山之阳。山巅有黄帝池,广五百余亩。水分八派,注为溪潭,高下相属,道书以为第二十六福地”。②在今广西武宣县南。《舆地纪
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,属迪化府。治所即今新疆吉木萨尔县。民国初属新疆迪化道。1930年属迪化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53年改名吉木萨尔县。古旧县名。清末由吉木萨尔分县改置,治吉木萨尔镇(今新
即今福建闽侯县 (甘蔗镇) 东南桐口。1919年 《江西福建明细图》: 福建闽侯县 (今福州市) 西有桐口。
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改义阳军置,治所在信阳县 (今河南信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地。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改为信阳府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年)改义阳军置,治信阳
在今四川梁平县西。 《舆地纪胜》卷179梁山军引《元和志》:七城山“在县西二十里”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69梁山县:七城山“在县西三十里。山有七峰,壁立如城”。
①东汉改义成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东北十五里拖城。西晋属淮南郡。东晋后废。北魏复置,属临淮郡。北齐废。②东晋孝武帝侨置,为义成侨郡治。寄治襄阳(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)。南朝宋移治均(
广东省佛山市的简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