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州
金贞祐三年 (1215) 七月,改孟津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同年十二月废,仍为孟津县。
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孟津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,属南京路。辖境约今河南孟津县一带。寻废。
金贞祐三年 (1215) 七月,改孟津县置,治所在今河南孟津县东。同年十二月废,仍为孟津县。
金贞祐三年(1215年)改孟津县置,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,属南京路。辖境约今河南孟津县一带。寻废。
在今湖南双峰县西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
又作惤县、 县。 西汉置, 属东莱郡。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。 据许慎 《说文》: “㡉, 布也, 出东莱。” 县以㡉布得名。 东汉为侯国
即今福建惠安县东北峰尾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移沙格巡司于此,并改名峰尾巡司。清初废。即今福建省惠安县东北山腰镇东峰尾村。清顺治十五年(1658年),郑成功北伐,命黄昌驻守峰尾寨,即此。
西汉武帝时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南湖熟镇。东汉改为湖熟县。西汉武帝时置,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湖熟镇。东汉时改置湖熟县。
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北。为邑人避暑之地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吉林府:三道岭在“城北二十三里”。
即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东南多布库尔河,为嫩江支流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卷3:“多布库尔河,《通志》作多博库里,《盛志》作多博和里,蒙古语:多博,隆也;和里,二十数也。《纪略》作多布科尔,《提纲》作博库里
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。《金史·世纪》: “ (昭祖) 还经仆燕水。仆燕,汉语恶疮也。昭祖恶其地名,虽已困惫,不肯止。行至姑里甸,得疾。迨夜,寝于村舍。……是夕卒。” 即此。
一作满撮纳。即今西藏错那县。清乾隆 《卫藏通志》 卷12作 “错拉”。即“满撮纳城”。
亦名婆娑山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33普慈县:“婆娑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其山绵亘数百里。”有大、小婆娑山之分。《寰宇记》卷87乐至县:“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。”《方舆
一作宽定吉思海。即今哈萨克斯坦、土库曼斯坦西之里海。《元史·速不台传》: 乙未年(1235),速不台 “遂虏八赤蛮妻子于宽田吉思海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