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霁虹桥

霁虹桥
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,跨澜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: 霁虹桥“武侯南征孟获,架桥济师。后以索为之,修废不一。元至元中,也先不花重修,名曰霁虹。明初,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,时遭覆溺。后架木为桥,又为火所焚。宏治十四年,备兵使者王槐构屋于上,贯以铁绳,南征往来,此为孔道。亦曰澜沧桥”。


在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市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。离保山市区约50千米。此地原为古渡口,开凿于西汉武帝时,名澜津。从今永平县境博南山开凿栈道,通往澜津过渡到保山市,是中国古代与缅甸、印度以至西亚的重要通道。今博南古道尚在,长约80余千米。唐时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桥,元元贞元年(1295年)改建木桥,取今名。明成化年间改为铁索吊桥,现存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重建,光绪年间重修。长约106米,宽约3.7米,由18根铁链组成,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,上铺横直交叉两层木板,还有两根为扶栏索,左右各一。铁索两头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博南山和罗岷山的峭岩上。桥两头各建有一亭与两关楼,今西头的已圮。桥横跨在奔腾咆哮的峡谷江面上,气势极为壮观。桥西崖壁间留有不少古人题刻。明人马继龙有诗曰:“沧江铁索跨长虹,鸟道从天一线通。”为世界最早的铁索桥之一。1986年桥被江水冲毁,现仅存桥西摩崖题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义盐井

    在今四川富顺县城内西南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“江阳有富义盐井,以其出盐最多,商旅辐辏,百姓得其富饶,故名。” 《元和志》 卷33富义县: “富义盐井在县西南五十步。月出盐三千六百六十石。剑

  • 矜戎堡

    北宋置,属庆阳府。在今陕西吴旗县西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矜戎堡 “东至怀威堡四十里,西至定边军约二十里”。金废。

  • 松阳

    战国楚地。在今安徽枞阳县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 自鄂往, “逾江, 庚彭, 庚松易”。 松易, 即松阳。西汉置枞阳县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即今安徽省枞阳县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逾江

  • 万佛堂

    在今辽宁义县西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“寺观”:万佛堂在“(义州)城西十五里。有山俯瞰凌河。魏景明间,好事者于南岩石佛像,大小无数,故名”。石窟尚存。

  • 教山

    又名历山。亦作殽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教山 “其上多玉而无石,教水出焉,西流注入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7绛县: “教山今名效山,亦名罩山,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
  • 细川

    即今甘肃泾川、灵台一带平川之地。《魏书·尒朱天光传》: 北魏建明元年 (530) 万俟醜奴 “谓以为实,分遣诸军散营农稼,在岐州之百里径 (细) 川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元年 (618),泾州镇将

  • 覃巴墟

    亦作谭巴墟。即今广东吴川市东覃巴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“南之东,百四十里谭巴墟。”

  • 思善县

    三国魏改思善侯国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三国魏时改东汉思善侯国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。属汝南郡。西晋时废。

  • 赤湖城

    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四十里赤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赤湖城“元末,李志甫作乱,巨族曾仁礼率众筑城以御之。后圯。正德中,寇乱,居民复修完之,周六里有奇”。元末筑,即今福建省漳浦县东赤湖镇。

  • 白丽山

    在今广西田林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利州:白丽山在“州治(今利周瑶族乡)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