驮排江
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罗阳县:“西有驮排江。源出永康县,下流入于丽江。”
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罗阳县:“西有驮排江。源出永康县,下流入于丽江。”
①在今广东广宁县东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:扶溪水“源出清远县罗山冈,西流数十里,受梅峒、蔡峒诸水。又数十里,扶留诸水从县西北来,至县南注之。又数十里,至扶溪巡司入绥江”。②在今广东仁化县东北扶溪
即兀鲁灰河。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北乌拉盖郭勒。明于谦《少保于公奏议》卷8所载之兀鲁骨河, 即此。
在今西藏拉萨城西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疏日冈 “在布达拉西七里许,乃达赖、班禅往来停骖、饮茶处,亦名经园”。
或作邵。西周初召公奭封国,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。后迁今河南偃城县。《春秋》:文公五年(前622),“王使召伯来会葬”。又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太公望封于齐,邵公奭封于燕。”周室东迁后,改封于今河南济源市西
又称吐鲁番塔、额敏塔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城东南五里。清乾隆四十二年(1777)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及其次子苏来曼,为报谢皇恩、天恩而建,故又称额敏塔。高44米,外形呈圆柱形,底部直径10米,全部用黄色砖叠
金大定初(1161)改乌古迪烈招讨司置,初治乌古迪烈部,后移治泰州(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四家子村古城;一说在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)。承安四年(1199)徙治金山(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东北)。泰和八年(
一作邢公山。在今河南嵩县南。唐武德元年(618),邢国公李密死于此。故名。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李密叛唐,据桃林县城,趣南山而东,“熊州副将盛彦师率步骑伏陆浑县南邢公岘之下,密兵度,横出击,斩之”。即此
指今四川乐山市。《晋书·李势载记》: 东晋永和三年 (347),“大司马桓温率水军伐势。温次青衣,势大发军距守”。宋郭允蹈 《蜀鉴》: “青衣,今嘉州。”见“葵青区”。
即今广东吴川市西北塘㙍镇。 1942年吴川县曾徙治于此。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五十里阿城镇。春秋时为齐柯邑,后为阿邑。秦于此置东阿县。今为阿城镇,仍以古阿邑为名。在山东省阳谷县东部、小运河右岸。面积117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阿城,人口1.2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