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梁山

高梁山

①即高凉山。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: 高凉山,“ 《志》云: 山本名高梁,群峰并耸,盛夏如秋,故改梁为凉”。

②即今四川梁平县东南与万县交界之精华山 (铁凤山)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梁山县有高梁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49万州南浦县: “高梁大山在县北四十里。《寻江源记》 云: 高梁山尾东跨江,西首剑阁,东西数千里。山巅长峻,其峰崔嵬。于蜀市望之,若长云垂天。一日行之,乃极其顶,俯视众山,泯若平原。《剑阁铭》 所谓岩岩梁山,积石峨峨,即述此山也。” 《舆地纪胜》 卷 179梁山军:高梁山 “距军城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梁山县: 高梁山 “明正德中,贼方四等作乱西攻重庆府之江津县,官兵击败之,追至高梁山。……贼大败溃走”。


古山名。在今重庆市万州区西北。明正德中土著方四等起事,为官军所败,退据此山,后溃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蓼县

    西汉置,属六安国。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。东汉属庐江郡。三国魏属安丰郡。东晋末废。南朝梁复置,属新蔡郡。北齐改为固始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县,高祖六年(前201年)封孔蓼为蓼侯于此。治今河南省固始县

  • 杜村堡

    即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杜村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“郝同堡”条下:杜村堡“在县西南十五里。周四里”。

  • 倒马坡

    在今越南同登县东北,广西友谊关之南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宣德二年 (1427),柳升征安南黎利,“升进薄倒马坡,陷殁”。

  • 石渠阁

   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未央乡小刘寨村西南。为西汉王朝收藏典籍之所。《三辅黄图》卷6:“石渠阁,萧何造,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,若今御沟,因为阁名。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;至于成帝,又于此藏秘书焉。”又引《三辅故

  • 竹行镇

    即今江苏通州市(金沙镇)西南四十四里竹行乡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通州(今南通市):“竹行镇在城东南三十二里。”在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东南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竹行镇,人口 4

  • 一名汾陉、汾丘。春秋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三十里颍水南岸汾陈村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“子庚帅师治兵于汾”。杜注:“襄城县东北有汾丘城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南。《左

  • 孤竹山

    在今河北卢龙县西十五里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“ (孤竹) 祠在山上,城在山侧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 孤竹山,“ 《旧志》: 洞山,古孤竹山也,距 (卢龙) 城西十五里”。

  • 格吉麦玛土司

    清末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东北境子曲上流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上: “格吉麦马、格吉班马、格吉得马三族,同驻牧杂曲及子曲河上流。”

  • 案山岭

    在今江西萍乡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萍乡县: 案山岭 “在县北五十里。左右两山相峙,中平如案,因名。有亭曰高安,为往来休息之所”。

  • 绲戎

    又作混夷、昆夷。在今甘肃陇山以西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自陇以西有绵诸、绲戎…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