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头戍
即鹿头关。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德阳县: 鹿头戍 “在县北三十八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“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,入成都,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弃城奔汉州,鹿头戍将叱干遂等讨之,斩朏及其党”。胡三省注: “鹿头关在汉州德阳县。刘昫曰: 成都北一百五十里,有鹿头山,扼两川之要。”
即鹿头关。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三十八里鹿头山上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德阳县: 鹿头戍 “在县北三十八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建中四年 (783),“剑南西山兵马使张朏以所部兵作乱,入成都,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弃城奔汉州,鹿头戍将叱干遂等讨之,斩朏及其党”。胡三省注: “鹿头关在汉州德阳县。刘昫曰: 成都北一百五十里,有鹿头山,扼两川之要。”
①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汶上县: “采山在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。与县北三十里坦山相接,皆出沙金。”②在今云南个旧市北。两汉称采山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贲古县: “北,采山出锡。”
后金崇德七年(1642)置,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。驻地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哈布其勒西南。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,1928年属察哈尔省。1947年迁驻温都尔庙(今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),划归内蒙古
①亦作倭沙河、隈沙河。在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,为蚂蜒河上源支流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22:蚂延河“又西十余里径南阳川南,倭沙河自南来注之。河出宁古塔西北境,入厅东南径大肚川西,西受来自锅盔顶山之小水一
即今江西定南县驻地历市镇。明、清置巡司。1928年定南县迁治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。明洪武初置巡检司,嘉靖中拨指挥镇守,筑城,移巡检司驻城中。后罢指挥。崇祯初移安远太平营兵防守。清顺治九
1929年改芦山县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思茅市西南六十二里官房。清代为六困土把总,布朗语意为六个大村落,以汉字反其意作六顺。1953年撤销,并入思茅县。旧县名。1929年由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七区
即今安徽安庆市北集贤关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 脊现关 “在怀宁县北十八里脊现岭上,县北连山迤逦,至此而为狭岭,置关其上,以阨舒庐之要。按,脊现关亦作集贤关”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,属福建都司。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。辖定海、大金二守御千户所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霞浦县东。属福建都司。辖定海、大金二千户
唐置,为军镇,属戎州。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安边镇。
①东晋义熙六年(410)刘裕灭南燕,复兖州旧地,因南方已有兖州,改旧兖州为北兖州。治所在滑台(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省泰山以南汶、泗流域及鲁西平原,河南滑县、延津、杞县以东地区。南朝宋初
从黑龙江宁年(今富裕县)向北至拉哈。全长48公里。为齐克铁路支线。1930年修建。是齐(齐齐哈尔)墨(墨尔根,今嫩江)铁路的一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