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县
西魏置,属淯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。北周保定三年 (563) 移治今旬阳县东北蜀河镇,属甲郡。唐属金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淯阳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陕西省旬阳县东汉水南岸。属淯阳郡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移治今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北周先后属长冈郡、甲郡。隋先后属金州、西城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属金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淯阳县。
西魏置,属淯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东汉江南岸。北周保定三年 (563) 移治今旬阳县东北蜀河镇,属甲郡。唐属金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名淯阳县。
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陕西省旬阳县东汉水南岸。属淯阳郡。北周保定三年(563年)移治今旬阳县东北蜀河镇。北周先后属长冈郡、甲郡。隋先后属金州、西城郡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属金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名淯阳县。
一名什子砦山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八十里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麻城“兵乱徙治什子山,归附后还旧治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麻城县:什子山“有数峰排列,高耸干云。宋端平间,徙县于此。因山为险也”。
春秋时齐地。在今山东南部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年 (前485),“公会吴子、邾子、郯子伐齐南鄙,师于鄎”。即此。
又名马脑城。在今四川南川市东南九十里马嘴乡西北马脑山(马嘴山)。有南宋摩岩石刻二:一通为宝祐四年(1256)筑马脑山城碑;二通为开庆元年(1259)龙岩城御鞑纪功碑。
即大斗拔谷。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扁都口。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武德元年(618),西突厥吐乌过拔阙可汗与甘州曹琼联合,“共击李轨,兵不胜,走达斗拔谷,与吐谷浑相辅车”。又作“大斗拔谷”(《隋书·炀帝纪》)
一称章塘。藏北高原的藏语称谓。又称章塘。“藏北高原”的藏语称谓。
即缚吒城。今阿富汗北境马扎里沙里夫西巴尔赫。 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谢传》: “石汗那,或曰斫汗那。自缚底野南入雪山。”
在今陕西勉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, “蜀主以昌王宗为应援招讨使,定戎团练使王宗播为四招讨马步都指挥使,将兵救定军,壁于廉、让之间,与唐道袭合击岐兵,大破之于明
即今陕西西安市南杜城。本秦杜县,西汉宣帝迁治东原,更名杜陵县,故以故址为下杜城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曾孙“尤乐杜雩、鄠之间,率常在下杜”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沈水又西北径下杜城,即杜伯国也。”
在今四川巫溪县东北二十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裁。
①唐仪凤二年 (677) 置,属纳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南境。《寰宇记》 卷88泸州: “南至土纳州都宁县三百二十里。” 天宝元年 (742) 属都宁郡,乾元元年 (758) 属纳州。后废。②唐置,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