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沙关
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全州: 黄沙关 “道出永州府。关下有黄沙渡”。
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七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全州: 黄沙关 “道出永州府。关下有黄沙渡”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。《北史·何妥传》: 南朝梁末,“时兰陵萧眘,亦有俊才,住青杨巷,妥住白杨头。时人为之语曰: ‘世有两俊,白杨何妥,青杨萧眘’。其见美如此”。
即栾古关。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南岚崮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复州卫:“又南有乐古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、《清一统志》 均作栾古关。乐为栾之讹。
明置,属宁夏卫。即今宁夏青铜峡市东北叶升镇。洪武九年(1376)副将叶升筑堡,因名。
明置,属大足县。在今四川大足县北三十里化龙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:大足县“北有化龙关”。
北宋置,属邵武县。即今福建邵武市东南水口寨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巡司于此。
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兴国、万安二县析置,驻均村圩(今江西兴国县西均村)。为纪念1929年在上海牺牲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、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烈士而命名。1935年4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江
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、饶河县及俄罗斯比金一带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 黑水靺鞨 “又有拂涅、虞娄、越喜、铁利等部”。后并入渤海国。
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尹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大湟江口。《元和志》 卷38皇化县: “因县东一里皇化水为名。” 大业二年 (606) 废入桂平县。唐贞观七年 (633) 复置,属浔州。北
元置,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龙津。元置,在今江西省余干县南。属余干州。
村名。在福建省东山县东北部,紧邻铜陵镇区。属铜陵镇。人口 5500。因有码头,故名。有渔具、水产加工、抽纱、工艺品等厂。县图书馆、航运公司设此。有5000吨级泊位码头。为双码公路终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