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峪口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十八里香营乡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7永宁县: 黑峪口 “在县北,寇冲也。口西为白草窊等处,属夸驻牧于此”。
②即今山西兴县西四十里黑峪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兴县: 黑峪口在 “县西五十里,即黄河官渡,路通陕西神木、榆林等处。嘉靖四十三年套寇由此踏冰突犯。隆庆元年套寇复由此南犯石州,旁略县界。盖县之要防也”。
即今山西省兴县西黑峪口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,套寇由此踏冰突犯。隆庆元年(1567年),套寇复由此南犯石州。
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三十八里香营乡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7永宁县: 黑峪口 “在县北,寇冲也。口西为白草窊等处,属夸驻牧于此”。
②即今山西兴县西四十里黑峪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兴县: 黑峪口在 “县西五十里,即黄河官渡,路通陕西神木、榆林等处。嘉靖四十三年套寇由此踏冰突犯。隆庆元年套寇复由此南犯石州,旁略县界。盖县之要防也”。
即今山西省兴县西黑峪口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明嘉靖四十三年(1564年),套寇由此踏冰突犯。隆庆元年(1567年),套寇复由此南犯石州。
十六国后赵建,在今河北蠡县南。《晋书·慕容㑺载记》: 永和七年 (351), 遣慕容评攻王午于鲁口,“评次南安,王午遣其将郑生距评。评逆击,斩之,侯龛逾城而降”。即此。
①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17桂阳县: “在桂水之阳,以为名。” 三国吴属始兴郡。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为阳山郡治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为连州治。大业初为熙平郡
又称九龙池。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易罗池 “在司城南。周三百余步,源自池底涌出。相传昔有妇沙壶,触沉木而感孕,即此池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九隆山
明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东北东兴乡(桃坪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桃坪关 “在州东北。亦为桃坪堡,即古桃关也”。
在今江西大余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大庾县:大沙河在“府南十里。源出大庾岭麓,东北流,经东山麓入章江。《志》云,章水自府西石陂头而南,横城南驿使门外五板桥边,合大小沙河、五板水,下东山麓,如萦带
①即今黑龙江省肇州县东北丰乐镇。清末《黑龙江全界地图》:肇州县东北有丰乐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黑龙江省肇州县:“县属丰乐镇,距县市九十里。一名小城子。距满沟驿一百二十里,至安达驿一百五十里。与
①辽置,属祖州。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一》 祖州: “越王城,太祖伯父于越王述鲁西伐党项、吐浑,俘其民放牧于此,因建城。”②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十二里会稽山之阴。《左传》: 哀公元年 (
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枫溪镇。清光绪 《潮州府志》 卷14: 海阳县 “墟市” 有枫溪墟。
即合懒路。治所在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五里古城。一说在咸镜北道吉州。
①南朝陈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北新建乡银城坂。隋废入鄱阳县。②西魏改石城县置,属绥州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境。北周保定二年 (562) 迁至石龟镇 (今陕西神木县南四十里)。隋属雕阴郡,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