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山河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犹存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10:“南自龙山浑水闸, 由朱桥自南水门入城,曰龙山河。”长十二里,置闸以限江潮,宋时滨江纲运,由此入城。后废。明时以河高江低,改闸为坝。元、明、清皆修浚之,今河道犹存。
又名梅岭。俗呼为秀岭。在今江西广昌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建昌府广昌县 “血木岭” 条下: 修岭 “在县西南六十里,接宁都县界。《旧志》:县西南百二十里有梅岭,与赣州虔化县分界。盖即修岭矣”。
南齐改义阳郡置,为司州治。治所在平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北魏正始元年(504)改为义阳郡,为郢州治。梁为司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(549)改为义阳郡。
在今广东蕉岭县北文福镇境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大密径“在镇平县北三十里。上下皆崇冈峻岭, 中有一径,长十五里。有兵驻防”。
①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分谷城县遵教、翔鸾、汉均三乡置,为光化军治。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。《寰宇记》 卷145: “以年号名县。”熙宁五年 (1072) 改为光化县。②1928年置,属新
唐置,属茂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九年(793),董勔“围维州,搏栖鸡,攻下羊溪等三城”。
1927年析沁阳县置,属河南省。治所在清化镇 (今河南博爱县)。在河南省西北部,北接山西省。属焦作市。面积488平方千米。人口42.2万。辖7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清化镇。1929年冯玉祥主豫时,划沁
南朝宋置,属海昌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高州、信宜二市县境。梁以后废。
①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有大、小笔架山。明 《辽东志》 卷1宁远卫: 小笔架山 “在海中六十八里”。清乾隆 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6锦县: 大笔架山在 “城西南六十里,与小笔架山俱峙海中。状如笔架,潮退,见
在今四川南江县南下两乡(两河口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南江县“诸葛寨”条下:“两河口堡,在县南百八十里。”
在今江苏扬州市文庙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2扬州府:四柏亭,“宋元丰中,邹浩为教授,著《四柏赋》以见志。后彭方为文学掾,植四柏于学宫之南, 因以名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