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岩州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龙岩县为直隶州,属福建省。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、漳平二市地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龙岩县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升龙岩县为直隶州,治今福建省龙岩市。属福建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龙岩、漳平二市县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龙岩县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龙岩县为直隶州,属福建省。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龙岩、漳平二市地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龙岩县。
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升龙岩县为直隶州,治今福建省龙岩市。属福建省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龙岩、漳平二市县。1913年废,改本州为龙岩县。
又名盐溪。即今四川忠县东北之干井河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 巴志》: 临江县有临 (盐)溪,盛产盐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自县 (临江县) 北入盐井溪。有盐井营户,溪水沿注江。” 干井河流出金华山溶洞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八十九里琅井。明初置琅井盐课司,分属安宁、黑井二提举。寻裁。移云南安宁州之安宁提举于此,改为琅井提举司,属云南楚雄府。清康熙时改直隶提举。民国于黑盐井置盐兴县,以琅井属之。(1)古地
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湾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廉州营“千总分防大观港”。龙门协把总亦驻防于此。又称大洸港。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东南海湾。清朝设龙门协把总驻防。
①周代国名。春秋时灭于齐。故址在今山东沂南县南。《春秋》:闵公二年(前660),“齐人迁阳”。即此。西汉置阳都县。②一作唐。春秋燕邑。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昭公十二年(前530),“齐高偃帅师
亦作哈喇宾。即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。《金史· 太祖纪》: “穆宗亲迓太祖于阿勒锦村。”哈尔滨系阿勒锦的音转。清 《钦定金史语解》 卷3: 阿勒锦 “名誉也”。“阿勒锦” 系女真语 “荣誉”之意。初为小村
即今浙江绍兴市南会稽山。系古代五镇之一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越州会稽县: “有南镇会稽山。”
即昌邑城。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。《续汉书 ·郡国志》 刘昭注: 海昏侯国 “在昌邑城。《豫章记》 曰: 城东十三里,县列江边,名慨口,出豫章大江之口也。昌邑王每乘流东望,辄愤慨而还,
又名浮山。即今广东云浮市西南五十里大云雾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8南恩州:浮山“一名泉山,在阳春县北七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肇庆府东安县:云浮山“高五十丈,周四十里。危峰突起,峰顶常有白云。相传陈霸
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咸安县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五十八里三元乡兴福村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废入营山县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咸安县置,治今四川省营山县东北,属蓬山郡
唐久视初置,属羁縻高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