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亭长

亭长

官名。春秋吴国城市设亭,以亭长主之。战国时在两国接壤地区设亭,置亭长以御敌人。秦汉沿置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,亭长下属有求盗、亭父。农村每十里设一亭,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亭长。城内与城厢的都亭、门亭亦设亭长。亭长主求捕盗贼,承望都尉,兼及民事,理辞讼。晋朝沿置。南朝宋宫内亦置。隋唐五代为中央部分官署吏职名。隋文帝始置,掌门户通报,职责与秦汉不同,为流外官。分番上下,亦置番官。


官名,春秋战国时,吴国在城中设亭,以亭长主亭事。两国接壤处也设亭,用以防御敌人,亭长主其事。秦汉时城乡都置亭,为基层行政单位。在乡,称乡亭,又称野亭,十里一亭,亭设亭长,下有亭佐、求盗等吏卒,掌治安、诉讼和捕盗贼等事。城市里也置亭,称都亭,其职与乡亭同。官府置门亭,也置亭长,掌治安捕盗等。郡县的城门也有门亭长,掌开闭守护城门。《后汉书·陈寔传》:“家贫,复为西门亭长,寻转功曹。”其后,晋、南朝宋、隋、唐也置,但不复为一级行政单位。隋唐官府多置门亭长,掌传达及守护开闭门户。参看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亭长》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出身与流品对于任官的限制

    官员任用限制之一。魏晋南北朝实行门阀制度,出身的高低与清浊与整个的选格相关,可说是一种普遍的任用限制。其时贵族子弟入仕的年龄低, 初任的官职高,寒门入仕年龄高,而且只能升至一定官职。官员的任用,根据不

  • 太子左春坊

    官署名。见“左春坊”。

  • 士曹从事

    官名。隋朝雍州牧属官,视从八品,文帝开皇十二年 (592) 改为士曹参军。州分职吏名。隋初置,见“士曹参军事”。

  • 通直散骑常侍

    官名。西晋武帝泰始十年(274)使员外散骑常侍二人与散骑常侍通员当值,故名。东晋增至四员。属散骑省。职同散骑常侍,参平尚书奏事,并掌讽谏、侍从,位颇重。南朝属集书省,多以衰老之士担任,地位渐低。梁武帝

  • 外兵省

    官署名。北齐改相府外兵曹置。北魏后期至东魏,大丞相、相国等权臣用事,相府诸曹实掌国家政务,其外兵、骑兵曹掌全国军队机密政令,“总为诸军节度”。《北齐书·唐邕传》:天保元年(550),北齐代魏,遂罢相国

  • 城门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司门下大夫城门中士佐官,员一人,正一命。

  • 江南八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元朝地方监察官署合称。世祖至元十四年(1277),设江南行御史台,下设江北淮东、淮西江北、山南湖北、浙东海右、江南浙西、江东建康、江西湖东、岭北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。

  • 恩贡

    明清贡监之一。指科举制度中,凡遇国家庆典或登极诏书,依例将府、州、县学生员之当贡者,贡入国子监之制。其为常例外之加贡,亦视为正途出身。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。明清之制,凡遇国家庆典或皇帝即位颁

  • 大堂

    清朝对中央各部、院主官之称呼。如刑部大堂即指刑部尚书。

  • 县僧正

    僧官名。元置,见“僧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