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仪凤司

仪凤司

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由玉宸院改置,秩正四品,掌乐工、供飨等务。置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隶宣徽院。二十五年,改隶中书省礼部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,改为玉宸乐院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复为仪凤司,秩正三品。仁宗延祐七年(1320),降为从三品,置大使五员; 副使四员(从四品)。下辖掌乐工调音律之云和署、安和署,分掌回回、河西乐人的常和署、天乐署,掌乐器的广乐库等。


官署名。元置,掌乐工、供奉、祭飨之事。其官有大使(正四品)、副使、判官。其属有云和署,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;安和署,掌与云和署同;常和署,掌领回回乐人;天乐署,掌领河西乐人。见《元史·百官一·礼部·仪凤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句盾

    官名,也写作鉤盾、钩盾,汉置,属少府,掌诸近池苑囿游观之处,其长官称令,副长官称丞。《汉书·五行志第七下之上》:“谓水虒上小女陈持弓年九岁,走入横城门,入未央官尚方掖门,殿门门卫户者莫见,至句盾禁中而

  • 助译者

    西夏译经者称号。直译相佑助译者。辅助主译者译经,分工负责记录、翻译、核定译文、润色词句。在西夏译经图中十六人分列主译者左右,其中八名僧人有姓名题款,四人为党项人。

  • 左中右三部仓丞

    官名。梁陈太仓令所属有左中右三部仓丞,均隶司农卿。

  • 纳言

    官名。①亦作“内言”。相传舜时有此官,职掌承上启下,传宣上命,受纳奏言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命汝为纳言,夙夜出入朕命,惟信。”孔安国传:“纳言,喉舌之官也。听下言纳于上,受上言宣于下,必信也。”战国亦置

  • 尚衣

    官名。掌管帝王衣服。战国时有尚衣。秦置六尚,汉置五尚,都有尚衣。隋改尚衣局,属殿内省;唐宋沿置。元代尚衣属侍正府;明代设尚衣监,由宦官担任。参看《通志·职官四·殿中监》、《续通志·职官五·侍正府》、《

  • 官俸

    即官吏的俸禄。后世称薪水、今称工资。俸,也写作“奉”。汉朝的官俸是:大将军、三公俸,每月三百五十斛谷。中二千石俸,每月一百八十斛谷。二千石俸,每月一百二十斛谷。比二千石俸,每月一百斛谷。千石俸,每月八

  • 长信寺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长信寺的主官,见“长信寺”。

  • 帘试

    宋代科举考试和铨选考试方式之一。其法是使应考人在场屋帘前应考,以避免请人代笔之弊。政和七年(公元1117年)命初补入县学的学生,以及各地州县考入太学合格的学生,报到时均须由县学和国子监分别进行帘试。绍

  • 太医院

    官署名。掌管宫廷医疗事务之机构。金朝始置,为宣徽院所属机构,掌医药。设提点、使、副使、判官分掌院事。下设正奉上太医、副奉上太医、长行太医、十科额五十人。别设御药院,掌进御汤药。元朝沿置,始为独立机构。

  • 阍寺

    官名。春秋置。守门小吏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阍寺守之。”阍人寺人的省称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深宫固门,阍寺守之。男不入,女不出。”注:“阍掌守中门之禁也,寺掌内入之禁令也。”汉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阉尹阍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