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衣
内官名。南朝宋孝武帝置,为散位之一,明帝泰始元年 (465)废。
女官名。汉武帝、元帝之后,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,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。其十四级为:1婕妤,2娙娥,3容华,4充衣,5昭仪,6美人,7良人,8七子,9八子,10长使,11少使,12五官,13顺常,14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,此六官同为一等。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“增级十四”注。南朝宋也置,为散位之一。充衣,也写作充依。
内官名。南朝宋孝武帝置,为散位之一,明帝泰始元年 (465)废。
女官名。汉武帝、元帝之后,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,充衣为十四级中的第四级。其十四级为:1婕妤,2娙娥,3容华,4充衣,5昭仪,6美人,7良人,8七子,9八子,10长使,11少使,12五官,13顺常,14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,此六官同为一等。见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“增级十四”注。南朝宋也置,为散位之一。充衣,也写作充依。
官名。东汉置,为公府的属官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说:“閤下令史,主閤下威仪事。”
官名。宋朝少府监属吏,员二人,掌旌节制造之事。官名。宋少府监所属有旌节官二人,掌旌节之事。
官名。即常平丞。
官名。亦称“膳上侍卫”。清朝内务府御茶膳房“饭上人”之加衔。
内庭,也写作内廷,指皇宫内。唐柳宗元《与韩愈论史官书》:“则又将扬扬入政事堂,美食安坐,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也?”唐代韩偓《夏五月……聊寄知心》诗:“职在内廷宫阙下,厅前皆种紫微花。”
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可省称为“右遂伯”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正五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职掌参见“遂伯中大夫”。
即“四方献言详定使司”。官署名。元至正十七年(公元1357年)七月,置四方献言详定使司,秩正三品。掌考四方陈言择其善者上达于皇帝。设详定使二人,正三品;副使二人,正四品;掌书记二人,正七品。由中书官提
官名。辽朝置,属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《辽史·仪卫志》: “左右诸折冲二十一人。”
官名。亦作导桥掾。汉朝为地方政府掌修治道路桥梁的吏员,多置于交通要道或险阻处。河南尹所属见《水经注·谷水注》引《建青门石桥纪功柱铭》,其他如武都有西部道桥掾,蜀郡属国有南部道桥掾,均见于汉碑。晋朝则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