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六卿

六卿

① 殷周统军执政大臣合称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孔安国传:“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也。”春秋诸国亦或置六卿统率六军。② 《周礼》六官之长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合称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、司徒、宗伯、司马、司寇、司空,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。”西魏、北周亦置,为六官府长官合称。③ 春秋宋国执政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合称。④ 东汉末曹魏所置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六官合称。⑤北魏分九卿为二,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(太府)称六卿,位稍次于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三卿。⑥ 六部尚书合称。


1、夏朝指六军之将。《尚书·甘誓》:“大战于甘,乃召六卿。”传:天子六军,其将皆命卿。”

2、周指掌军政大权的六位高级官员。《尚书·周官》:“冢宰掌邦治,统百官,均四海;司徒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;宗伯掌邦礼,治神人,和上下;司马掌邦政,统六师,平邦国;司寇掌邦禁,诘奸慝,刑暴乱;司空掌邦土,居四民,时地利。六卿分职,各率其属,以倡九牧,阜成兆民。”

3、春秋时宋国指执政官右师、大司马、司徒、左师、司城、大司寇。

4、西汉末年王莽以羲和(纳言、大司农)、作士(大理)、秩宗(太常)、典乐(大鸿胪)、共工(少府)、予虞(水衡都尉)为六卿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

5、汉末曹魏指郎中令、太仆、大理、大农、少府、中尉为六卿。

6、北魏以太仆、廷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为六卿。

7、唐以六部尚书为六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二护军府护军

    官名。同“左一护军府护军”。

  • 上都掌仪署

    元大德十一年(公元1307年)置,隶徽政院。秩五品,掌户口房舍等事。设令、丞各二人。至治三年(公元1323年)罢。

  • 蕃学

    宋朝为少数族贵族及外国商人子弟所设的专门学校。神宗时,于熙 (治今甘肃临洮)、河 (治今甘肃临夏东北)二州置,收蕃部首领、蕃官子弟入学。徽宗时,陕西沿边用蕃字地区及广州、泉州亦置。西夏于景宗元昊天授礼

  • 郡客曹

    郡分职诸曹之一。晋置,《彭祈碑阴》有客曹史,掌宾客之事。

  • 诸司使

    官名统称。唐朝后期始置,多以宦官充任。五代改用武臣。宋初尚有实任者,后多不领本职,仅为迁转之阶。分东、西二班,各二十使。东班有皇城使、翰林使、尚食使、御厨使、军器库使、仪鸾使、弓箭库使、衣库使、东绫锦

  • 东织室令丞

    官名。见“织室令”。

  • 回回司天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置。仁宗皇庆元年(1312)改回回司天台置,秩正四品。设提点、监、少监、监丞等官,属员有教授及天文、算历、三式、测验、漏刻等科管勾,额设阴阳人十八名。掌回回人观测天象,编制回回历。明初沿

  • 闾师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王城及四郊人民赋税征收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闾师,中士二人,史二人,徒二十人”,“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,以任其力,以待其政令,以时征其赋”。官名。1、周

  • 大貂

    侍中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笔》卷一五《官称别名》: “唐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”,“侍中为大貂”。

  • 知镇

    官名。宋代诸州管下人烟繁盛处置镇,与县同级,设监官或知镇主管,掌火禁或兼酒税之事。金沿设知镇,秩从七品,其下设公使人均与县同,惟按户口多寡酌置司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