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十三衙门

十三衙门

即内十三衙门。又称内十三道。清初宦官衙门之统称。顺治十年 (1653) 六月,以内务府事繁,依明内监二十四衙门例加以精简设立,即乾清宫执事官、司礼监、御用监、内官监 (后改宣徽院)、司设监、尚膳监、尚衣监、尚宝监 (后改尚宝司)、御马监、惜薪司、钟鼓司 (后改礼仪监、礼仪院)、直殿局、兵仗局。十一年,复设尚方司 (后改尚方院)。同年,裁内务府,以十三衙门代行其事,掌皇家之衣、食、住、行。十八年,圣祖即位,以防宦官擅权,革去十三衙门,恢复内务府,遂为定制。详见各监、司、局条。


清顺治十一年,命工部立十三衙门,设司礼、御用、御马、内官、尚衣、尚膳、尚宝、司设八监,尚方、惜薪、钟鼓三司,兵仗、织染二局。与明代二十四衙门类似。康熙即位后裁撤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五·内务府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理礼郎

    官名,即治礼郎,属大鸿胪之大行令,员四十七人,掌斋祠傧赞九宾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二·大鸿胪》。参看“治礼郎”条。

  • 总统府印铸局

   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以局长一人为主官,掌铸印及颁发印信、收缴旧印。

  • 纳赀入仕

    一种向官府输纳金钱谷粟以换取官位的制度。其制始于西汉,其后历代常沿用之。汉代纳赀入仕名目繁多。文帝从晁错之言,令民入粟实边,六百石爵上造,四千石为五大夫,万二千石为大庶长。汉制又规定有赀(财产)五百万

  • 辑濯

    官名,汉设此官,掌管辑濯士及船只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水衡都尉》:“属官有上林、均输、御羞、禁圃、辑濯、钟官、技巧、六厩、辨铜九官令丞。”注:“辑濯,船官也。”

  • 八国帅

    武官名。即“八部大人”,是北魏部落兵八个将领的合称,其所部为中兵的组成部分。参见“中兵”。

  • 制国用副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制国用司的佐官,见“制国用司”。

  • 考功所

    官署名。元末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 朱元璋置,隶中书省。置考功郎,正七品,掌官吏考课之事。洪武元年 (1368) 革。

  • 录黄

    见“画黄”。

  • 高车虎贲司马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侍卫武官首领,佐高军虎贲将军统领高军虎贲,位在高车虎贲将之上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武官名。北魏置,见“高车虎贲司马”。

  • 尚乘直长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殿内省尚乘局置为次官,十四员,正七品。唐朝殿中省尚乘局沿置,十员,正七品下。宋朝存其名而罕除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