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右春坊

右春坊

官署名。属东宫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太子典书坊置,掌侍从、献纳、启奏,职比中书省。咸亨元年(670)复名典书坊,睿宗景云二年(711)再改为右春坊,长官右庶子二员,次官中舍人二员,另有太子舍人四员、通事舍人八员、右谕德一员、右赞善大夫五员、录事一员、主事二员。宋朝置主管官二员,以内臣兼; 同主管官二员,以武臣兼; 承受官一员,以内侍充。南宋因置。辽朝置太子右庶子、太子中舍人、太子舍人、太子右谕德、右赞善大夫、太子通事舍人,并领太子家令寺、太子率更寺、太子仆寺之属。明、清隶詹事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分春坊为左右,置大学士一员,掌太子上奏请、下启笺及讲读之事,皆审慎而监省之; 又有右庶子、右谕德各一员,右中允、右赞善、右司直郎各二员;二十九年又增置右清纪郎、右司谏、右通事舍人。嘉靖、隆庆之后,仅为翰林院编修、检讨升迁之阶。清顺治九年(1652)沿置,十五年裁。康熙十四年(1675)复置,掌记注、纂修之事,仅为翰林升转之所。置右庶子、右中允、右赞善,俱满、汉各一员; 汉员分别兼翰林院侍读、编修、检讨衔。初,有右谕德,康熙五十七年省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詹事府省入翰林院,遂废。


官名。唐初沿隋制置典书坊,相当于朝廷的中书省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典书坊为右春坊,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为典书坊,景龙元年(公元707年)复改为右春坊。设右庶子二人,正四品下,中舍人二人,正五品下,掌侍从献纳启奏,犹如中书省的中书令和中书侍郎的职任;太子舍人四人,正六品上,掌行太子之令与表启;太子通事舍人,正七品下,掌引宫臣辞见,承令劳问;相当于中书舍人和中书通事舍人。右谕德一人,正四品下;右赞善大夫五人,正五品上;相当于散骑常侍和谏议大夫。此外还设令史、书令史、传令、典谒、亭长、掌固等员。宋置主管右春坊事,以内臣兼任;同主管春坊事,以武臣兼任,其下随宜设置太子右庶子、中舍人、舍人、右谕德等宫。辽南面官中置右春坊,有太子右庶子、中舍人、舍人、右谕德、右赞善大夫、通事舍人,领太子家令寺、率更寺、仆寺。金元不设。明置右春坊大学士、右庶子、右谕德、右中允、右赞善、右司直郎,右清纪郎,右司谏。清代不设太子,在詹事府下设右春坊右庶子、右春坊右中允、右春坊右赞善,用作翰林官迁转之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士曹属

    官名,东汉末年曹操置,为丞相府士曹副长官。汉朝官府分曹办公,曹的正长官称掾,副长官称属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韩暨传》:“太祖平荆州,辟为丞相士曹属。”

  • 前锋正副都督

    武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右卫府的直卫属官,其秩分别为从七品下与正八品下,掌警卫宫廷。

  • 开封府

    官署名。治北宋都城开封之事。长官牧、尹以亲王充任,但不常置,而设权知府事一人,以待制以上充任,为实际长官。受理京城狱讼,小案可专决,大案则上奏。凡户口、赋役、道释占籍京邑者,会其帐籍,颁其禁令。其属有

  • 厨史

    官名。晋太官令的属官有厨史二十四人。分领太官厨下之事。

  • 千夫长

    官名。① 西周置为武官。《尚书·周书·牧誓》:“王曰: ‘嗟,我友邦冢君、御事、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亚旅、师氏、千夫长、百夫长。’”孔颖达疏:“《周礼》二千五百人为师,师帅皆中大夫”,“孔以师虽二千五百

  • 垦务总局

    农林部直辖机构。国民党政府原于实业部置垦务署,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实业部与建设委员会合并成立经济部后,垦务行政改归经济部。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农林行政从经济部划出,成立农林部后,设

  • 武骧右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明置,见“四卫营”。

  • 和济局

    官署名。宋制,太府寺所属有和济局与惠民局,均掌配制良药出售以疗民疾。

  • 秉衣

    官名。金朝皇后位下女官。掌首饰、衣服、器玩诸宝财货,裁制缣彩之事。设一员,秩正九品。女官名,金朝置。为皇后属官,九品,掌衣服、首饰、器玩诸宝财货及裁制缣采之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  • 牛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掌畜养牛牲,以供国家祭祀、宾客、飨食、丧事等之用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牛人,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二十人,徒二百人”,“掌养国之公牛,以待国之政令。”官名,周设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