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士

司士

官名。①殷朝五官之一。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。”郑玄注: “此亦殷时制也。”②西周掌百官狱讼刑罚之官。《牧簋铭》: “王若曰: 牧,昔先王既命汝乍司士,今余……命汝辟百寮。”③春秋晋国车右属官,掌训练勇力之士以供驱使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 “晋悼公即位于朝,始命百官”,“荀宾为右,司士属焉,使训勇力之士时使。”孙颖达疏:“司士,车右之官”,“春秋之世,车右为尊,此司士盖《周礼》司右之类,为车右属官。”④ 司马属官,掌群臣朝仪班位。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 “庶子之正于公族者”,“其在外朝则以官,司士为之。”郑玄注: “司士,亦司马之属也,掌群臣之班,正朝仪之位。”兼掌大夫宾客馈食之礼。《仪礼·少牢馈食礼》: “司马刲羊,司士击豕。”贾公彦疏: “案《周礼》注: ‘司空承豕’。司士乃司马之属官,今不使司空者,诸侯犹兼官,大夫又职职相兼,况士无官,仆隶为司马、司士,兼其职可知,故司士击豕也。”又掌士射仪之礼。《礼仪·大射礼》: “大射之仪”,“司士戒士射,与赞者。”郑玄注: “赞,佐也,谓士佐执事不射者。”⑤ 《周礼》官名,为夏官司马之属,下大夫爵,掌群臣名籍、爵禄、正朝仪之位; 掌国中士治戒令; 凡祭祀、会同、大丧、军事,掌士之戒令行事。西魏、北周仿《周礼》置六官,于夏官府置,以中大夫为长官,统中士、下士。⑥唐朝京县置,有佐四人、史八人。⑦司士参军事的省称。


官名。商代为天子五官之一。见《礼记·曲礼下》。周代掌群臣名籍、爵、政令等事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士》:“司士掌群臣之版,以治其政令。岁登下其损益之数,辨其年岁,与其贵贱,周知邦国都家县鄙之数,卿大夫士庶子之数。以德诏爵,以功诏禄,以能诏事,以久奠食。正朝仪之位,辨其贵贱之等……掌国中之士治,凡其戒令。”

唐朝县有司士,主管河津营造桥梁廨宇之事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五·总论郡佐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奉常寺大夫

    官名。见“奉常寺”。

  • 翟雉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谓是五工正之一,贾逵释为攻金之工,为附会之说。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定朔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九班,拟扫狄将军等号,大通三年(529)定制时罢。

  • 奉国将军

    ①爵名。明朝为宗室封爵之第七等。位辅国将军之下。清朝为宗室封爵之第十三等。位辅国将军下、奉恩将军上。并有一、二、三等之别,秩视武职正三品。②散阶称号。明朝为武职从二品之加授。爵名。明朝郡王次曾孙授奉国

  • 草人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除草施肥改良土壤。下士爵。属员有史、徒等。《周礼·地官·草人》:“掌土化之法以物地,相其宜而为之种。”官名。周朝设此官。《周礼·地官·草人》:“草人掌土化之法,

  • 十八房

    官名。明朝科举会试中房考官的合称。明朝初制,会试同考官只用八人,其后渐增。正德六年(1511)用十七人,分《诗经》五房,《易经》、《书经》各四房,《春秋》、《礼记》各二房。至万历十四年(1586)定《

  • 尚工署

    元朝官署名。秩从五品,隶内正司,掌中宫百工制造,设于仁宗皇庆元年 (1312)。置令一员,丞二员。官署名。元皇庆元年(公元1312年)置,属内正司。秩从五品,掌营缮杂作之役,设令一人,从五品;丞二人,

  • 北平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明初户部北平部、刑部北平部均置,各一人,正五品,掌本属部之事。参见“北平部”。

  • 把门内品

    宋朝内侍官名。隶入内内侍省者,位在后苑内品上、入内内品下; 隶内侍省者,位在后苑勾当事内品上、内品下。宦官职名。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。

  • 中谒者

    官名。西汉刘邦置,以灌婴任此职,随从征伐。南朝宋、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,皆用宦官充任。后赵申扁任此职时,掌机密,处理奏案,权倾内外。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,随侍宫中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职员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