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防部

国防部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隶属于行政院。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五月十五日,国防最高委员会决定撤销军事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、会以及行政院的军政部,于同年六月一日组成了国防部, 承国民政府主席(后为总统,下同)之命,综理军令及军政事宜。国防部分为本部和参谋本部两大部门。本部设部长一人,次长数人。部内组织分为部长办公室、参事室、总务处、预算财务司、法规司、人事司、人力司、工业动员司、征购司、工程司、国防科学委员会、抗战军事赔偿调查组。部长办公室、参事室设主任, 总务处设处长,各司设司长、副司长各一人,司下设组,每组有三至六人。参谋本部设参谋总长一人,参谋次长三人,所辖机关有总长办公室、第一至第六厅、新闻局、预算局、财务局、监察局、史政局、军法局、兵役局、民事局、测绘局、预备干部局、保密局、副官局、总务处,取代了军事委员会原有的军政、军令、军训、兵役、政治等部的职能。总长办公室设主任, 各厅设正、副厅长各一人,厅下分处,设处长。各局属于特别参谋业务,设局长、副局长各一人,局下有处,设处长;处下分科,有科长,各科人员自三至十余人不等。参谋总长负责全国军事方面的筹划、管理和指挥,在军政方面对国防部长负责,在军令方面对国民政府主席负责(国民政府主席是军队的最高统帅)。因此,虽然在名义上国防部长是参谋总长的上司,而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参谋总长之手。国防部还设有陆军、海军、空军及联合勤务等四个总司令部。民国三十六年(公元1947年)七月起,于陆军总司令部之下又增设陆军训练和作战两司令部。各总司令直接听命于国民政府主席及参谋总长,国防部长实际无权过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古人的自称,即“我”,无论官民贵贱,皆可自称“朕”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”皋陶与舜谈话时,也自称朕。自秦始皇开始,“朕”成了皇帝专用的自称,其他人则不许称朕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

  • 东织室令史

    官名。西汉置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。”东织室属少府,主作郊庙文绣之服,令史当为其职吏。官名,汉置,为少府所属东织室令的佐官,佐令掌织作文绣郊庙之服。《汉书

  • 木工丞

    官名。原名东园主章丞,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更名木工丞,属将作大匠,为木工令副贰。掌大材,以供东园大匠修造所需。成帝省。官名,汉置,属将作大匠,佐长掌建宫殿用的大木材。参看“木工长”条。

  • 头等出使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派驻外国的高级官员。光绪二年(1876)始设。三十三年,定制为正一品,特简。掌处理重大国际交涉事务。无定员,有事权置,毕乃省。其属官有头等参赞官、头等通译官等。参见“出使大臣”。

  • 兵站局局长

    官名。南京临时政府设置,见“兵站总监”。

  • 甘肃行省

    即“甘肃等处行中书省”。

  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司务厅

    清代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。初名收掌处,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八月改为司务厅,掌收发往来文书及呈递折件、监视关防、请送印钥等事。由总办章京内酌派二人为“领办”,主管司务厅事务。下设文案科房供事二十四人

  • 厩牧丞

    官名。见“太子厩牧丞”。

  • 班禅

    见“班禅额尔德尼”。

  • 中尉丞

    官名。秦及西汉初为中尉副职。员二人,秩千石,助中尉缴循京师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中尉更名执金吾后罢。官名,为中尉的佐官,俸千石,助中尉巡逻京师,禁备盗贼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中尉,秦官,掌徼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