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圜土

圜土

监狱名。应劭《风俗通》谓“三王始有狱”,意思是中国到夏商周才开始有监狱。此种说法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规律。夏代的监狱叫做圜土,今本《竹书纪年》说:“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”,其所指年代虽不能确信,但反映了夏代确实有了监狱。至于圜土的形制。据《尔雅·释名》“释宫室”条的解释是“筑土表墙,其形圆也。”可见圜土仅是用土筑成的圆形的围墙,是一种很原始的监狱形式。圜土的作用是作为待讯、待质、待决的囚犯的拘留之所,不是作为执行刑罚的场所。商代的监狱不叫圜土而叫“”。西周的监狱又多称圜土,据《周礼》记载,西周的圜土已具有一定的监狱制度,它是关押一些轻微的犯罪分子和过失犯的处所,在押者都须穿上标示犯罪的囚衣,并根据其技能白天强迫其服劳役,夜则禁闭于圜土之中。在圜土的关押时间,按罪行性质和程度而有一年、二年、三年之分。在释放后三年之内也不得列为平民,对于不知悔改而逃离圜土者则要处死。所以西周的圜土可以说是拘押犯人并实行教化的机构。在《周礼》中,管理圜土的人员叫司圜,属秋官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分守

    官名。明朝用称武官独镇一路者。多以副总兵,参将等充任。武职差遗名。《明史·职官志五》说:“独镇一路者为分守。”即担任一路防务的长官,一般由参将充任。

  • 司员

    明清六部、清朝理藩院及内务府等衙门的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的通称。以其分司摄事,故名。又称司官。其他某些衙门与部院司官地位相当的办事官员,如清末军机章京、总理衙门章京等,也称为司员。

  • 正执法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职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镇一人,从三品,副参领充,简放。掌本镇军事司法及关于镇监各项事件,战时承办俘虏及占领地方司法诸事。

  • 鋗人

    官名。亦作涓人,战国时楚国设置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楚灵王独傍徨山中,野人莫敢入王。王行,遇其故鋗人。”集解:“韦昭曰:‘今(三国)时之中涓也。’”参见“中涓”。

  • 内书生

    官名。东魏置,在宫禁内负责文书抄写。《北齐书·儒林传》: “(张景仁)幼孤家贫,以学书为业,遂工草隶,选补内书生。”

  • 右先司马

    官名。战国置。军队中的先锋官。《古玺汇编》第四六号: “阳州左、右先司马。”

  • 烧钞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回收、销毁废旧钞币。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由昏钞库改立,在大都分设东西二库,秩从八品。二十八年五月罢,各路昏钞令行省官监烧。后复置,增为烧钞四库,秩正八品,设达鲁花赤、大使、副

  • 书博士

    学官名。西晋置,掌教授书法。《晋书荀勖传》: “又立书博士,置弟子教习,以钟、胡为法。”

  • 度支部左侍郎

    官名。清末度支部副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左、右各一人,正二品。特简。掌佐尚书管理部务,并监督本部厅司各官。尚书有事故时,代行其职权。宣统三年(1911)左侍郎改为副大臣。右侍郎废。

  • 北大王府

    即“北大王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