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①爵名。周朝贵族地位较低的一种爵位。士爵又分上、中、下三等。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家臣,或食田,或以俸禄为生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 “故王臣公,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。”②狱官。相传虞舜时皋陶任此官。西周时或称“司士”。春秋时晋国则称“大士”。《尚书·虞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 ‘(皋陶)汝作士,五刑有服。’”


1、爵名。位在卿、大夫之下,为贵族的最低一级,其下则为平民、奴隶。常任王朝的低级官吏或卿、大夫的家臣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故王臣公、公臣大夫,大夫臣士,士臣皂,皂臣舆,舆臣隶,隶臣僚,僚臣仆,仆臣台。”注:“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仆臣台义》曰:皂者,《赵策》所云‘補黑衣之队’,卫士无爵而有员额者,非今皂役也。士则卫士之长。舆则众也,谓卫士无爵又无员额者。隶则罪人,《周官》所谓‘入于罪隶’,汉之城旦舂轮作。僚,劳也,入罪隶而任劳者,其分益下,若今充当苦差。仆则三代奴戮,今罪人为奴矣。谓之台者,罪人为奴,又逃亡复获之,则为陪台。自皂以下,得相役使。”士又分上士、中士、下士三等,详“下士”条。

2、狱官: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帝曰:皋陶,蛮夷猾夏,寇贼奸宄,汝作士,五刑有服。”注:“士,理官也。五刑: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。服,从也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咎繇作士,正五刑。”注:“应劭曰:士,狱官之长。”

3、里尉。《管子·八观》:“乡毋长游,里毋士舍。”注:“士,里尉。”

4、邑宰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士次于公馆。”注:“士,谓邑宰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官丞

    官名。又作大官丞。秦汉少府属官,太官令副贰,东汉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各一员,三国魏沿置。南朝宋置一员,隶侍中; 南齐一员,隶尚书省; 梁、陈改隶门下省。北魏隶光禄卿。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次官。隋

  • 主客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祠部尚书所属有主客曹,“掌诸蕃杂客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

  • 财政厅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省行政机构之一,掌管全省的财政、税收、省库出纳、省公产的管理、省公债的募集偿还等,设厅长一人,总理厅务。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二月十三日发布《省官制》后,取消省行

  • 殿中羽林郎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,侍卫殿内,八品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殿内侍卫,八品。

  • 衡官掾

    官名,汉置,为郡国属吏,掌山林和开山修路等。郡分职吏名。汉代武都郡有衡官掾,衡官有秩,见《隶释》四李翕《西狭颂》与《析里桥郙阁颂》。其职为守护山林并掌凿山通道之事。

  • 都水庸田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三品。设于顺帝至元二年(1336),掌种植稻田事,置司平江(今江苏苏州) 。至正十二年(1352),又于汴梁(今河南开封)置司。设庸田使、副使、佥事等职。

  • 协律郎

    官名。汉朝有协律都尉,北魏置协律郎,八品。北齐为太常寺属官,员二人,八品上,掌监调律吕音乐。隋朝置二人,隶太常寺。唐因之,正八品上,掌和律吕。宋朝太常寺置一人,从八品,掌乐律及宫架、特架之位、奏乐次序

  • 推勘官

    官名。① 北宋御史台属官。太宗淳化元年 (990)置,掌审讯重大刑狱案件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 改制废。②北宋三司属官。专掌审讯有关财务刑狱案件,以京朝官充任。英宗治平三年 (1066)废。

  • 格式司

    官署名。①唐朝吏部下属机构,设郎中,掌检勘官资档案。《唐会要》卷八二《甲库》: 大和九年(835)十二月敕: “中书、门下、吏部各有甲库历,各为三库,以防逾滥”,“诸司、诸使、诸道应奏六品以下诸色人,

  • 就谷监

    ①官署名。唐朝将作监下属机构,置于王屋(今山西王屋),掌采伐材木,有监、副监、丞、监作等属。②官名。唐朝将作监就谷监长官,置一员正七品下。官署名和官名。见“百工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