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理丞

大理丞

官名。亦称大理寺丞。北魏或有其名。北齐置为大理寺属官,七品。隋朝置二员,正七品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为勾检官,与大理正分判狱事。唐朝置六员,从六品上,掌分判寺事,正刑之轻重;一丞断事,诸丞共同参议签押。北宋初,尚有定员,与大理正、评事分掌断狱,其后因择他官明法令未常参者兼任,谓详断官;本官遂为寄禄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置推丞四员、断丞六员,左断刑则丞议之,右治狱则丞专推鞫; 正缺以丞补,丞缺以评事补。南宋高宗绍兴(1131—1162)初减为二员,正八品,诏与大理正并堂除。辽、金皆置,金海陵王天德二年(1150)汉人始设六员、契丹设四员,从六品。明洪武十四(1381)左、右寺各置一员,正六品,位寺正上,二十二年置三员,正五品,与少卿协助大理卿掌审谳平反刑狱之政令。清朝左、右寺各置,初制满员正四品、汉员正六品,顺治十六年(1659)并定为正六品,康熙六年(1667)升正五品,九年仍定正六品,满洲、汉军、汉俱各一员,掌核内外刑名,质成长官,参纠部谳,康熙三十八年省满寺丞员,高宗乾隆十七年(1752)改左、右寺正为寺丞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㚤

    妃嫔名号。北周置, 位在三妃下, 六嫔上,位视三孤。内命妇位号。北周置,为皇帝之妾。员额三人,位视三孤,在三妃之下。《隋书·礼仪志》载“皇后率三妃、三㚤、御媛、御婉至蚕所亲祭。”王仲荦《

  • 赐爵

    国君或皇帝赐吏民爵位。战国时秦国制定二十等爵,以奖励军功、事功。秦及西汉沿之,依爵级赐与田宅,享受减刑、免役待遇,或有权役使无爵平民,及以爵位赎罪、赎免奴隶等。公大夫(七级)或公乘(八级)以上为高爵,

  • 右神策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朝北衙禁军右神策军统兵长官,德宗贞元二年(786)改神策右厢为右神策军而置,二员,正三品,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,僖宗光启元年(885)以其为右神策诸都指挥使。辽朝亦置,为加官。

  • 尚书仓部郎

    参见“仓部郎”。

  • 护军校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三国志·宗室传》:“孙皎字叔朗,始拜护军校尉,领众二千余人。”武官名。三国吴置,掌领兵。孙皎曾任此职,见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静传》子皎附传。

  • 腰牌

    ①清朝官员人等出入宫禁凭证。木制,长方形,正面烫有“腰牌”字样,背面书持牌人姓名、年龄、面貌。由内务府发给,并由行取衙门将领牌人造具清册两份,一送内务府,一送景运门,以便查对。三年更换一次,其间如持牌

  • 南京工部

    官署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迁都北京后,于南京留置,设尚书一人,右侍郎一人,其属,司务厅,司务一人。营缮、虞衡、都水、屯田四清吏司,各郎中一人,营缮、都水二司各员外郎一人,后革都水司员外郎,营

  • 详复官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淳化元年(990)置,属刑部,员四人,以选人充任,专掌审阅天下旬奏大辟案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罢。官名。宋淳化元年(公元990年)置,属刑部。以京朝官或选人充任,掌复审

  • 度牒库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礼部所属机构,掌印造、保管度牒。

  • 汾祠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太常寺汾祠署次官,置一员,从八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