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长秋

大长秋

官名。西汉景帝中六年(前144)改将行置。或用士人,或用宦者,宣达皇后旨意,领受皇帝诏命,与詹事(中少府)、中太仆等并为皇后宫高级官员。秩二千石。有丞一员。东汉省詹事(中少府)、中太仆等官后,成为管理皇后官事务的最高官员,其职尊显,多由高级宦官迁任。属官有中宫仆、中宫谒者令、中宫尚书、中宫私府令、中宫永巷令、中宫黄门冗从仆射、中宫署令、中宫药长等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置,领诸宦者,管理宫闱。或任士人。梁、陈领黄门、中署、奚官、暴室、华林等署。魏、晋、宋三品,梁九班,陈五品、秩二千石;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二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从三品。北齐改名“长秋卿”。


官名。在秦朝和西汉初期,称将行,由宦者担任,掌宣中宫命。汉景帝中六年,改称大长秋,或用宦者,或用士人。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,其职并归大长秋,大长秋则兼掌皇后、太子家事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到东汉,用宦者,官俸二千石,掌宣中宫命,凡给赐宗亲及宗亲当谒见者,则传禀通报。皇后出,则跟随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后遂与大长秋江京、中常侍樊丰等共谮皇太子保,废为济阴王。”其后各朝多沿置,晋、齐、梁、陈称大长秋,北魏称大长秋卿,北齐称长秋寺卿,隋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学

    学校名。周朝置为王公贵族子弟之学府,即大学,高于小学一级。八岁入小学,十五岁入大学,束发受教,学习成年人的各种礼仪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天子命之教,然后为学。小学在公宫南之左,大学在郊。天子曰辟雍,诸侯

  • 光戎将军

    见“十光将军”。

  • 奉安符宝所

    官署名。南宋宁宗嘉定十六年(1223)置,隶皇城司,以都提举奉安符宝所承受官主管。

  • 西南面节制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西南路领兵官,长官为节制西南诸军事。非常制。

  • 梵像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仁宗延祐三年(1316)由梵像局改立,秩从五品,隶工部诸色人匠总管府下,掌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工匠。置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员。

  • 工部侍郎

    官名。隋初为工部头司长官。尚书省工部置,员二人,正六品上,文帝开皇三年 (583)升从五品,相当于后来的郎中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始于工部尚书下置一人,协掌部事,成为工部次官。唐朝沿置。高祖武德七

  • 食采

    即食邑、采地、封地、封邑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·郑国》:“本周宣王弟友为周司徒,食采于宗周畿内,是为郑。”

  • 建忠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 (196—220) 末孙权置,领兵。骆统以此职领武射吏三千人,后兼领凌统兵。见《三国志·刘丝传》、《骆统传》。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掌宿卫或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骆统传》:“常劝(

  • 律学祭酒

    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石勒赵王元年(319)置,掌管司法、律令等事务,以参军续咸、庾景任之。石勒称帝,建置百官后罢。

  • 林牙

    辽朝官名。北面官,掌文翰之事,有时亦主兵事。辽有大林牙院专掌修文告等事。此外北枢密院、文班司等官署也设有此职。群牧诸司所设,仅管簿书而已。官名。辽置,辽有大林牙院,掌文翰之事;其官有北面都林牙、北面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