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天策上将

天策上将

官名,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,太宗平定洛阳后置,掌国之征讨,总判府事。其官有长史一人,司马一人,从事中郎二人,军谘祭酒二人及主簿、录事、记室、功曹参军、兵曹参军事等官。见《旧唐书·职官一》,参看“天策上将府”条。


武官名。唐置。《资治通鉴·唐纪五》“武德四年”条:“上以秦王功大,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,特置天策上将,位在王公上。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, 领司徒、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,增邑二万户, 仍开天策府, 置官属”。胡三省注:“天策府置长史、司马各一人,从事中郎二人,并掌通判府事。军咨祭酒二人,谋军事,赞相礼仪,应接宾客。典签四人,掌宣传导引之事。主簿二人,掌省覆教命。录事二人,记室参军事二人,掌书疏表启,宣行教命,功、仓、兵、骑、铠、士六曹参军各二人,参军事六人。”李世民为皇太子即罢天策府,终唐之世不复置天策上将之官。五代梁时改称天策上将军,以授马殷,亦开府置官属。宋祥符八年(公元1015年)以皇兄楚王元佐久疾,采唐旧典以授之,不开府。其后荆王元俪薨,因以为赠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供府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令、丞。掌供奉宫廷衣服玩物之事。隶光禄寺。

  • 蕃兵

    招募少数民族组成的边境守军。北宋中期至晚期,因对西夏用兵,将沿边以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内附者组成军队,按部族封其大小首领,使之统率本部族壮丁守卫边境,后依人数多寡按都与指挥编组。神宗时实行将兵法,蕃兵或

  • 州牧

    官名。省称牧。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,各置刺史监察诸郡,秩六百石。成帝绥和元年(前8)更名州牧,秩二千石,位次九卿。哀帝建平二年 (前5) 复旧称。元寿二年 (前1) 又改州牧。东汉复置刺史,逐渐演

  • 职官

    ①做官之人,亦为文武百官的通称。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 : “职官五正。” 孔颖达疏: “刘炫云:‘职官五正’,职,主也; 正,长也。主官事者有五长。”②职守。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 “(晋景)公曰: ‘能

  • 典药局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掌修制东宫药饵。见《元史·百官五·储政院·典药局》。官署名。元置,属典医监。掌修制东宫药饵。设达鲁花赤一人,大使、副使、直长各二人。

  • 遥郡防御使

    见“遥郡”。

  • 宰相府

    官署名。辽代设置,属北面官。分为北宰相府与南宰相府两个机构,掌佐理军国大政,地位在北枢密院之下。北宰相府设北府左宰相、北府右宰相、总知军国事、知国事等官,为皇族四帐世袭的官职;南宰相府设南府左宰相、南

  • 县士曹

    县分职诸曹之一。隋代县有士曹,置士曹倥,至唐改称“司士佐”,参见该条。

  • 扶风都尉

    官名,汉武帝置,为三辅都尉之一。掌领兵驻守防盗贼,主地方治安,秩比二千石;后罢。东汉安帝时复置扶风都尉,掌护陵园。《后汉书·百官五·州郡》:“(尉)典兵禁,备盗贼,景帝更名都尉。武帝又置三辅都尉各一人

  • 知入内内侍省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3),改入内内侍省都知置,为入内内侍省长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