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乐
官名,掌管乐人奏乐。秦朝和汉朝奉常的属官有太乐令、丞,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改太乐为太予乐令,掌伎乐人,凡国家祭祀时掌管奏乐。魏晋复称太乐令,齐、梁、陈因之。北魏置太乐博士,北齐曰太乐令丞。其后,历代多设此官,宋有太乐令,元有太乐署,明朝设神乐观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七·太常卿·太乐署》、《续通典·太乐署》。
官名,掌管乐人奏乐。秦朝和汉朝奉常的属官有太乐令、丞,东汉明帝永平三年改太乐为太予乐令,掌伎乐人,凡国家祭祀时掌管奏乐。魏晋复称太乐令,齐、梁、陈因之。北魏置太乐博士,北齐曰太乐令丞。其后,历代多设此官,宋有太乐令,元有太乐署,明朝设神乐观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七·太常卿·太乐署》、《续通典·太乐署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之。天官府官伯司次官,分置左、右,皆正四命。协助左右宫伯中大夫掌管宫庭侍卫,轮番在宫内值勤,兼管临朝及出行的警卫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废。
官名。元置,属侍正府,见该条。
①即“尚书左仆射”。② 即“行台省尚书左仆射”。参见“行台尚书仆射”。官名,秦始置,汉因之,自侍中、尚书、博士、郎皆有之。古者重武官,有主射以督课,以善射者掌事。军屯吏驺宰永巷宫人皆有仆射之号。成帝建
官署名。清末管理少数民族事务之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改理藩院设。职掌同理藩院。置尚书一人,左、右侍郎各一人,并额外侍郎一人。下设领办处,为合署公务总汇之区,置领办二人,帮办二人,以郎中、员外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王子院下级机构。管理王子班郎君。设详稳管班事。
官署名。北宋初年置,掌裁制衣服。太祖乾德四年(966),并归裁造院。
官名。北宋置,属东班诸司使,多不领本职,仅为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废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理藏冰以供祭祀及膳羞。秦嘉谟辑《世本·氏姓》:“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,子孙以官为氏。”《周礼·天官》凌人,下士二人,府二人,史二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”,“掌冰”,
即设科射策。汉朝选官考试的一种方法。其法,将试题书于简策,按难易分为甲、乙两科,或甲、乙、丙三科,列而置之,不使彰显。应试者任意取策,不得更换。主考者依其答案评定优劣。主要行于太学,岁试博士弟子;其次
官名。即光禄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 (705) 复名光禄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