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官令

太官令

官名。又作大官令。秦、汉少府属官,掌宫廷饮食,东汉置一员,六百石,桓帝延熙元年(238)使太官令得补二千石,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各二员。三国魏沿置,六百石、七品,吴亦置。两晋改隶光禄勋,东晋一度因省光禄勋而隶司徒。南朝宋员一人,隶门下省侍中; 南齐一员,隶尚书省; 梁隶门下省,一班。北魏世祖 (424—452) 时以毛修之为太官尚书,主进御膳; 后分太官为尚食、中尚食,知御膳,隶门下省; 而太官令则掌百官之馔,隶光禄卿。北齐置为光禄寺太官署长官,从八品上,掌食膳而不主御膳。隋朝因置,设三员,正八品下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升为正六品。唐朝置二员,从七品下,掌供祠宴朝会膳食。北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置一员,正九品,隶光禄寺,哲宗元祐元年(1086)罢,后复置; 徽宗崇宁三年 (1104) 置尚食局后,仅掌祠祭之事。明洪武八年(1375)光禄寺置署,设大官令一员,从六品,掌供祭品宫膳、节令筵席、蕃使宴犒之事,后改为大官署署正。


官名,又作大官令,秦汉皆置,属少府,掌宫廷饮食,有七丞,俸六百石,掌御饮食。东汉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四人。左丞掌饮食,甘丞掌膳具,汤官丞掌酒,果丞掌果及蔬菜。属吏六十九人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。三国魏吴皆置。两晋改属光禄勋,南朝宋属门下省侍中,一员;南齐一员,属尚书省;梁属门下省,置令一人,丞数人;梁太官有市署、正厨、酒库诸丞。陈沿梁制。北魏食官分属两省:尚食、中尚食属门下省和集书省,掌御饮食;光禄寺领太官,置令丞,掌百官馔食。北齐光禄勋领太官,置署,设令丞。隋唐以后各朝在光禄寺下置太官署,掌膳食祭品及祠祭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光禄寺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·光禄卿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殿内少监

    官名。殿内省次官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置,一人,从四品。官名。隋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置,为殿内省的副长官。唐武德初改为殿中少监。

  • 管河参政

    官名。明置,据《明会典》记载宏治三年(公元1490年)令山东布政使司劝农二参政兼理山东河道。

  • 厨宰

    官名。春秋时吴国置。掌庖厨供饮食。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今越王放于南山之中,游于不可存之地,幸来涉我壤土,入吾梐捆,此乃厨宰之成事食也,岂可失之乎!”官名,三国魏置,掌厨师厨食的官。《三国志·

  • 左司直郎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于左春坊置。二人,从六品。与右司直郎及左、右清纪郎共掌太子东宫弹劾、纠举之事。不常设。

  • 阿喇哈额哲库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委署主事”。

  • 牧府右司马

    官名。十六国西凉置。《晋书·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: (李暠以)索承明为牧府右司马。” 为州牧府主要僚属,掌军务。位在郡太守之上。参见“牧府”。

  • 大司马票骑将军

    官名,汉置,掌武事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尉》:“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,以冠将军之号。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,不冠将军,亦无印绶官属。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,置官属,禄比丞相,去将军。”《汉书·

  • 核实司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属户、工二部。掌核实营造材物、工匠价值等事。主官有管勾一人,从七品。

  • 从官

    ① 亲近皇帝或国君的侍从官。②泛指长官所部僚属官吏。东汉诸公主、黄门、掖庭、永巷、御府、钩盾、内者等宦者官署皆置。1、帝王的侍从官。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:“出就舍,帐御、饮食、从官如汉王居,(黥)布又大

  • 功曹参军

    官名。即功曹参军事。官名。北齐以后历代多设此官,金名为功曹参军事,简称功曹参军,掌管考察记录功劳。详见“功曹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