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秩宗”或“宗伯”之简称。主祭祀。传说舜时置。《尚书·舜典》: “咨伯,汝作秩宗。”孔颖达疏引正义: “此为官名”; “主郊庙之官,掌序鬼神尊卑,故以秩宗为名。”又称“宗伯”。春秋时鲁置。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夏公弗忌为宗”,曰:“‘我为宗伯。’”又见《周礼·春官 ·序官》。


(1)春秋时的政治组织。其时卿大夫宗族之大者,联合数家成为一宗,以其中一家之长为其首领。大宗常能出兵力至数百乘。(2)官名。春秋时宗人亦称为宗, 其时以祝、宗、卜、史并称,反映了宗教官已经式微。参见“宗伯”。(3)清代西藏地方政区名。相当于内地的县,其地方政府亦称为宗,设营官以管理之,相当于内地的县长,故营官亦称为“宗琫”。宗多设于要隘及人口众多之地,筑堡垒以居。战时受驻藏大臣的命令,兼受马基戴琫的节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宫奉引

    宫名。金置,属卫尉司。员额八十人,为皇后常侍官的一种。

  • 殷绍嘉公

    东汉对殷(商)后孔安的封号,后又改封为宋公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》:“卫公、宋公。本注曰:建武二年,封周后姬常为周承休公;五年封殷后孔安为殷绍嘉公。十三年,改常为卫公,安为宋公,以为汉宾。在三公上。”

  • 外务部总理王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之长官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亲王内特简,专任总理部务。又称总理亲王。宣统三年(1911)省。官名。清光绪二十七年(公元1901年)设,为外务部的长官,宣统三年(公元1911年)

  • 边邑长

    官名。春秋吴、楚等国置。为负责边境城邑的行政长官。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: “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,二女家怒相灭。两国边邑长闻之,怒而相攻,灭吴之边邑。”官名,春秋时吴、楚等国置,为边境城

  • 三内职

    内官合称。南齐高帝建元三年(481) 置太子宫官,以良娣、保林、才人为三内职。

  • 天章阁待制

    官名。宋仁宗天圣八年 (1030) 置,以他官兼任,掌侍从备顾问,有所献纳则请对或奏对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从四品贴职。南宋因之。官名,宋仁宗天圣八年(公元1030年)置,以他

  • 左右中侍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为天官府左右宫伯中大夫的属官,正三命。其职掌据《隋书·礼仪志》所载为“掌御寝之禁。皆金甲,左执龙环,右执虎环长刀,并饰以金。”

  • 尚药直长

    官名。尚药局次官。隋朝门下省置四员,正七品下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隶殿内省,仍置四员,正七品。唐朝隶殿中省,置四员,正七品上。

  • 尚药局奉御

    官名。即尚药奉御。

  • 厅房主事

    官名。辽朝置。尚书省并入枢密院,设厅房主工部事,以主事长厅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