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宗正寺

宗正寺

官署名。北齐有“大宗正寺”,隋朝改此名,为掌管皇室亲族属籍的事务机关。设卿、少卿为长贰,有丞、主簿等属官。不领署。唐朝沿置,其政令仰承吏部司封司,属官又有知图谱官、修玉牒官、知宗子表疏官等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宗寺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 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名司属寺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旧。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,诏本寺官员悉由皇族充任,二十五年又以崇玄署归属之。诸宗庙、陵台等署,则或隶太常,或属本寺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卿、少卿等皆为寄禄官,置判寺事二员,以宗姓两制以上充任,缺则以宗姓朝官以上知丞事,掌奉宗庙、诸陵荐享之事及皇族属籍谱系。真宗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以后,定丞、郎以上兼卿,给、舍以下兼少卿,郎中以下兼丞,京官兼主簿,卿缺则丞以下代理寺事,无知、判寺事之名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诸官复为职事官。当时因别有“大宗正司”管理皇族,本寺仅掌修纂谱系属籍,职权较轻,其长贰不专用宗姓。辖属籍、知杂二案及修玉牒官等。南宋卿不常置,少卿初由太常少卿兼任,后专置。又领宗学、玉牒所。辽朝置为南面官署,其职实归“大惕隐司”。金、元所置称“大宗正府”、“大睦亲府”,明、清所置称“宗人府”,详见各条。


官署名。唐宋皆置,掌叙皇族属籍,以别昭穆亲疏,领陵台、崇玄二署。其官有卿一人,从三品;少卿二人,从四品上;丞二人,从六品上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宗正寺》、《宋史·职官四·宗正寺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■卫左右军

    禁军名。后唐置,《五代会要·京城诸军》记后唐应顺元年(公元934年)三月改左右羽林四十指挥为严卫左右军,为禁军中的两军。

  • 冢君

    周朝诸侯封君别称。《国语·郑语》: “准谢、郏之间,其冢君侈骄,其民怠沓其君,而未及周德。”对诸侯国国君的尊称。《尚书·泰誓》:“王曰:嗟,我友邦冢君,越我御事庶士,明听誓。”注:“冢,大……称大君,

  • 内侍省

    官署名。隋朝改北齐中侍中省置,掌宫廷侍奉诸务。有内侍、内常侍各二员,内给事四员,内谒者监六员,内寺伯二员,内谒者十二员,寺人六员,伺非八员,并用宦者; 领内尚食、掖庭、宫闱、奚官、内仆、内府等局; 文

  • 越嶂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六品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六品下。

  • 中垒令丞

    官名。西汉中尉的属官有中垒令。《汉书补注》引沈钦韩说:“《通典》引司马穰苴:五人为伍,十伍为队,一军凡二百五十队,余奇为握奇,故一军以三千七百五十人为奇兵,队七十有二以为中垒,守地六千尺,积尺得四十里

  • 都水掾

    官名,汉置,西汉属各卿,东汉属郡国,掌河渠水利等事,有时与水曹掾史并置,位在其上,也称监都水掾,也省称都水。其后,魏晋沿置。参看“都水”条。官名。金都水监的属官,与都水监丞共掌分治监之事,见“分治监”

  • 捐免

    清朝捐纳授官途径之一。凡官吏仕途中所应经历之试俸、历俸、实授、保举、试用、离任引见、投供、验看、迴避等项皆可捐免。康熙中准异途人员捐免保举。乾隆中定保举、试俸、考试捐免例,列入常捐、捐例限制至此废弛。

  • 侍卫司徒

    官名。辽朝置为北面官,侍卫司官员,在侍卫太保下。武官名。辽置,见“侍卫司(2)”。

  • 长安市丞

    官名。西汉置,长安四市均设,为市长副职,属左冯翊,主管市政。官名,西汉置,为长安市令市长的佐官,助令长掌管市政及市场交易和物价平衡等。参看“长安市令”、“长安市长”条。

  • 大卿

    唐、宋太常、光禄、卫尉、宗正、太仆、大理、鸿胪、司农、太府九寺卿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