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审计部

审计部

官署名。民国时国民政府置,属监察院,掌理审核监督全国政府各机关的会计。设部长、副部长各一人,审计九至十二人,协审十二至十六人,稽查八至十人。下设秘书处和三厅,分司办事。

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监察院。其职权有三:一是事前审计,即监督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预算的执行,核定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的收入命令及支付命令;二、事后审计,即审核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计算决算;三是稽察事务,包括稽察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财政上的不法或不忠于职务的行动。设部长一人,政务、常务次长各一人,秘书二至四人,处长一人,厅长三人,审计九至十二人,协审十二至十六人,稽查八至十人,科长、科员、佐理员若干人。审计部设审计会议,由部长、次长、审计组合而成,以部长为主席。部内设总务处与第一至第三厅。总务处掌理文书、庶务等事务;第一厅掌理事前审计事务;第二厅掌理事后审计事务;第三厅掌理稽察事务。审计部于各省或院辖市政府所在地设审计处,掌握各该省市内中央及地方各机关的审计及稽察事宜;其他不能依行政区域划分的机关,经国民政府核准,得设审计办事处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营官

    官名。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一。掌治所属各城军民之政事。前藏设七品官二十五人,分辖二十五小营。后藏设七品官十六人,分辖十五小营,缺出,于东科尔及喇嘛内拣选。唐古特官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秩均为六品,属唐古特营

  • 故吏

    ① 曾经为吏的人。② 旧时僚属。东汉时多指被贵戚官僚荐举、辟用的官吏。一些大官僚往往拥有众多故吏,形成社会政治势力。如袁绍及其父祖“树恩四世,门生故吏遍于天下”。举主或长官与故吏之间,结成一种形同君臣

  • 更名

    官员更改姓名,称更名。清制,凡官员姓名与王公大臣、陵名相同者,或一省两官同名者,或其称不协于义者,以及满员对音不依附汉义者,不似汉姓名者,皆须更改。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,旗员由本旗咨部,分别取具同乡印结

  • 西城长

    官名。汉朝时,西域于阗等国置,员一人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于阗国置此官,为西城长官,掌本城政令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于阗国》:“辅国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骑君、东西城长、译长各一人。”

  • 典医丞

    官名。晋朝王国置。南朝宋、梁,北朝齐皆置。梁由王国自选补。

  • 木工令丞

    官名。汉武帝改东园主章令丞为木工令丞。详见“东园主章令丞”。

  • 宾客司

    官署名。即“宾客清吏司”。

  • 四勇营

    军事编制。为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敢勇、果勇、效勇、鼓勇四营的合称。成化三年 (1467) 置。各设坐营内臣一员、武臣一员、号头官一员、把总二十员。嘉靖二十九年 (1550)罢。

  • 中亮大夫

    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及内侍阶官名,改客省使、宣庆使置,从五品。金朝为内侍阶官,正六品上。官名。宋置,详“中侍大夫”条。

  • 制置茶盐使

    官名。北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 罢榷茶务后置,使领茶盐之事,置副使佐之。四年罢。至道元年(995)复置。其官署为制置茶盐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