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宣威将军

宣威将军

官名。三国魏置,为杂号将军。晋及南朝宋废置不常。北朝北魏、北周亦置。魏、晋、宋八品(一说魏五品),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定为六品上,北周正四命。隋初置为散号将军,正八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罢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复置,为从四品上武散官。宋初因之。神宗元丰五年(1082),罢武散官,唯蕃兵、蕃官仍带。金、元为武散官三十四阶第十四阶。金正五品中。正元四品,宣授。明沿置,为正四品武官升授散官之称号。


杂号将军名,三国魏置,掌帅兵征伐。其后,晋和南朝宋时置时废,八品;北魏置,六品上;北周置,正四命;隋初为散号将军,正八品上,炀帝废;唐高祖复置,为武散官,从四品上;宋初沿唐制,神宗时罢。金、元、明三朝也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出职法

    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年劳补官法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同转运使

    官名。宋朝转运司置,员二人,职掌与转运使尽同。参见“转运使”。

  • 主骑都尉

    官名。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西汉末,天水郡有骑都尉,治豲道县;安定郡有主骑都尉,治参县;似均为边郡主骑兵之都尉,而有固定治所者。

  • 缘边交市副监

    官名。隋朝缘边交市监次官,每监置一员,视正九品; 炀帝大业三年 (607)改为互市副监,隶鸿胪寺。

  • 武节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庄宅使、六宅使、文思使置,为正七品武阶官,属大使臣。西夏亦置,品阶不详。官名。宋置,为武职第八阶,在诸司任官为正使。参看“武功大夫”条。见《宋史·职官

  • 后宫源典内史

    女官名。南朝宋太宗泰始 (465~471)中置,佐后宫源典治职管理宫中事务,员一人,六品。

  • 宰执

    宰相与执政合称。北宋前期,宰执包括宰相、参知政事和枢密院长官、副长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以左右仆射兼门下、中书侍郎为宰相,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长官、副长官为执政。元朝包括中书省右、左丞

  • 猛胜将军

    见“十猛将军”。

  • 重号将军

    相对于小号、杂号将军而言,用以称地位重要的名号将军,各朝所包含的将军名号不同。参见“将军”。指常设的高级将军,除负责军事外,还参予朝政,如汉朝的大将军、车骑将军、骠骑将军、卫将军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

  • 帖麦赤

    官名。蒙、元怯薛执事。蒙古语,意为“放牧骆驼者”,又译“帖蔑额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