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崇政院

崇政院

官署名。① 即枢密院,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改枢密院置,院使、副使各一人,直学士二人,后改为直崇政院;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(923)复为枢密院。参见“枢密院”。②即资正院,元惠宗至元六年十二月(1341)为完者忽都皇后置资正院,掌财赋等事,正二品,有院使六员,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各二员,将昭功万户府司属,集庆路钱粮并入,有司每年验数拨付,正宫皇后崩,册立完者都忽为皇后,遂改此名。


官署名。五代后梁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改唐枢密院为崇政院,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二》“枢密使”条说:“梁革唐世宦官之弊,开平元年(公元907年)其改枢密院为崇政院,命敬翔为使,始更用士人,备顾问参谋议于中则有之,未始专行事于外也。”崇政院初置时设使、判官各一人,旋改判官为副使。次年,置崇政院直学士二人,选有政术、文学者为之,其后又改为直崇政院。唐代枢密使以宦者充任,无公署,无官属,崇政院使则以士人充任,有公署,有官属,名为出纳王命,实际上是决策机关。至后唐又改为“枢密院”,参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邑尊

    清朝知县之尊称。县民对县令的敬称。

  • 西染色库

    官署名。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(978)置,掌收受染色之物以供染院之用。官库名。宋太平兴国二年(公元977年)置,掌收纳染色材料以供染院之用。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任,次年又置东染色库,咸平二年(公元9

  • 州光迎主薄

    北齐州主薄名目之一。见“州迎主簿”。

  • 成均监

    官署名。即国子监,唐武则天垂拱元年(685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国子监。官署名。唐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国子监为成均监,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复旧。

  • 内织染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二十八年 (1395) 始置。初设大使一人,正五品,左、右副使各一人,从五品。后改置掌印太监一员,管理、佥书、掌司、监工无定员。掌染造御用及宫内应用缎匹绢帛之类。外

  • 保办公处

    保的办事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八年(公元1939年)九月十九日公布的《县各级组织纲要》的规定,乡(镇)之内编制为保甲,每保以十甲为原则,不得少于六甲多于十五甲。保设保办公处,置保长、副保长

  • 行大司马

    代行大司马之职,主武事,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宗室四王三侯列传》:“乃拜光武行大司马,持节过河。”参看“大司马”条。

  • 塘报

    见“邸抄”。

  • 三州

    三国蜀汉行政区划。蜀汉疆域为益州全境,所辖仅为汉代十三州之一。乃析益州部分辖境置为梁州。益州治所在成都(今四川省成都市),梁州治所在汉中(今陕西省汉中东)。建兴七年(公元229年)诸葛亮伐魏,拔武都、

  • 宣德郎

    ① 官名。隋朝谒者台之职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设,四十人,正七品,主出使。② 散阶称号。唐高祖武德七年(624)置,为正七品下文散官,伯爵出身者多由此叙阶。北宋初因之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