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龙武军统军
官名。唐德宗兴元元年(784)置,一员,从二品,以授节帅罢任者,无职事。
官名。唐德宗兴元元年(784)置,一员,从二品,以授节帅罢任者,无职事。
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规定。即“年劳补官法”,见该条。
官名合称。十六国后赵指东宫左、右、前、后四卫率。参见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。
官名。辽置,见“十二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回鹘黠戛斯君长名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掌辅导诸王学习经史,收藏管理诸王府典籍等事。设教授、伴读等职。
官署名。北宋卫尉寺置,掌收储军器衣甲。官库名。见“内弓箭库”。
官名。即国子祭酒。官名。隋始置,为国子监的长官,掌儒学训导之政。国子监祭酒唐为从三品,宋改为从四品,金升为正四品,元升为从三品,明又改为从四品,员额均为一人。清制品秩同明,员额为满、汉各一人。
官名。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(982)始置,为枢密院承旨司长官,总领诸房公事。后用枢密院吏递迁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复用士人充任。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从五品,领枢密院事务及承旨司之事
任官制度。清朝官缺补授方法之一。指官缺不入月选,经题补而授官之例。外官道府以下有题补之缺,缺出由本省督抚以应调、应升之员拣选题奏,由吏部引见奉旨补授。
官名。汉朝置卫尉,主宫门警卫、长乐宫、建章宫、甘泉宫亦置。长乐卫尉掌长乐宫警卫,不常置,武帝时名将程不识曾任此职。属官有长乐司马、长乐屯卫司马等。东汉沿置,秩二千石。官名,汉置,为太后属官,掌长乐宫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