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渤海国官,殿中寺长官。
匈奴诸王中名位尊贵者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匈奴单于遣名王奉献。”颜师古注: “名王者,谓有大名,以别诸小王也。”
官名。宋初置,以员外郎以上官充任,掌三司户部之事。太宗端拱元年 (988)罢,淳化三年(992) 复置,后又罢。至道元年 (995) 又置,真宗即位,三部副使皆迁官,遂罢。咸平六年 (1003) 再置
官名。南朝梁置,为大匠卿副贰。位三班。陈沿置,八品,秩六百石。
见“十壮将军”。官名。南朝梁代有此将军,为十二班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总统府设置,员额若干人,由总统府聘任之。
官名。明清道录司之官员。分掌天下道教之事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设,一人,正八品。康熙十三年 (1674) 定设一人,亦为正八品。依例升迁左至灵,缺出由左至义升补。
参见“度支部左侍郎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职方中大夫土方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阶官名。金朝太医二十五阶之第二十阶,秩从八品上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八品上,称医全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