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总管区

总管区

北周时总管所统辖的地区。北周承西魏而立国,西魏时承北魏刺史加都督之制,分境内为若干都督区,刺史加都督者,亦往往多至十余州。北周取代西魏以后,改都督为总管,都督区随之亦改称为总管区。北周总管制度及其辖区均较北魏时期的都督与都督区为稳定。总管既综军民两政,总管区实质上也就是北周州以上的大行政区。北周的总管区称为府,一般以统辖三州者最为普遍,大者有辖二十余州甚至三十余州者。根据严耕望《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》中的考证, 北周总管区的划分如下:(1)秦州府,(2)河州、洮州府,(3)宕州府,(4)扶州府,(5)廓州府,(6)凉州府,(7)泾州府,(8)宁州府,(9)原州府,(10)灵州府, (11)延州府,(12)夏州府,(13)蒲州、同州府,(14)玉壁、勋州府,(15)晋州府,(16)汾州府,(17)石州府,(18)并州府,(19)北朔州府,(20)梁州府,(21)金州府,(22)益州府,(23)利州府,(24)隆州府,(25)潼州府,(26)泸州府,(27)西宁州府,(28)信州府,(29)荆州府,(30)襄州府,(31)江陵府,(32)安(郧)州府,(33)黄州府,(34)陕州、宜阳府,(35)中州、崇德府,(36)河阳府,(37)相州府,(38)定州府,(39)幽州府,(40)郑州府,(41)豫州府,(42)司州府,(43)西兖州府,(44)南兖(亳)州府,(45)青州府,(46)徐州府,(47)仁州府,(48)扬州府,(49)吴州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公家令

    官名,汉初刘邦为其父太公置,掌太公家政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上归栎阳,五日一朝太公。太公家令说太公曰: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。”

  • 马吏

    掌管养马的小吏。汉末县置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刘表传》:“太祖军到襄阳,琮举州降。备走奔夏口。”注:“(华容女子)哭曰:‘刘荆州今日死。’华容去州数百里,即遣马吏验视,而刘表果死。”

  • 左西曹掾属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西曹”。

  • 司弓矢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司弓矢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弓矢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参见“司弓矢”。

  • 后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殿前司、侍卫马军司、侍卫步军司及长江沿岸诸军皆置,为审讯狱讼机构。狱讼皆由主帅判决,不经属官。光宗时,命精于刑律者兼管。宁宗嘉定五年(1212),命武举人主管。军事部门兼理司法机构。南宋初

  • 北寺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北京大理寺的省称。因与南京大理寺相别,故名。

  • 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十二月划中东路沿线占用土地的附属区域为特别区,设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以管理之。行政长官管辖区内的军警、外交、行政、司法各机关。行政长官公署内分设十处:机

  • 带队

    武官名。见“团营”。

  • 秋闱

    亦称“秋试”。明清时乡试每隔三年的八月间在各省省城举行,因其时值秋季,故亦称秋闱。闱是考场的意思。参见“乡试”。

  • 左右旅贲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左右旅贲率上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