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领中丞司事
即“总知中丞司事”。
即“总知中丞司事”。
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司门侍郎置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为司门郎中,为刑部司门司长官。官名。隋初有司门侍郎,炀帝去侍字,称司门郎。掌守京城城门,查走私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刑部尚书
官名。十六国前燕置。慕容俊破冉闵后,诈云冉闵妻得传国玺以献,于元玺元年(352)即皇帝位,封冉闵妻为此。见《晋书·慕容俊载记》
道教封号。清朝雍正九年(1731) 嘉法官娄近垣忠诚而封,并授四品提点。乾隆元年(1736)又授通议大夫。
官名。秦始置廪牺令及丞,属内史。西汉置廪牺令、丞、尉,属左冯翊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颜师古注:“廪,主藏谷;牺,主养牲。皆所以供祭祀也。”其实祭祀用的精米由导官供应,廪牺令丞只掌牺牲雁鹜之事。东汉属河
北周设于东京 (今河南洛阳) 的行政机构天官府、地官府、春官府、夏官府、秋官府、冬官府的合称。武帝建德六年 (577) 平齐后,于相州置宫及六府官,静帝大象元年 (579),移相州六府于洛阳,称东京六
官名。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(685) 置,左、右各二员,分隶门下、中书两省,掌供奉讽谏,天授二年(691)各增为五人,后至六人。从七品上,为士人清选。宋太宗端拱元年 (988) 改左、右司谏,南宋孝宗淳
即“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”。
县政府内部科室之一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二十九年(公元1940年)设置,掌理县预算所需事实的调查,县各机关及乡(镇)公所岁入岁出的各项会计事项、县各机关会计报告的总核记载及总报告的汇编、县各机关会计事务的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修八音盒。员额四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
明清按察使之别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