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戊己校尉

戊己校尉

官名。西汉元帝初元元年(前48)始置,掌管屯田事务,治所在车师前王庭,隶西域都护,单独设府,有丞、司马、候等属官。所领吏士亦任征伐。秩比二千石。新莽至东汉初或置或省。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(后74)复置二员,一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一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,相去千余里。后或置或罢。安帝永初元年(107)省西域都护后,常与西域长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务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亦置,治所在高昌,四品。两晋沿置,四品。十六国前凉张骏檎戊己校尉赵贞,以其地为高昌郡,仍置其官,与西域都护、玉门大护军并号三营。南朝宋亦曾以北凉主沮渠安周领之。


官名,汉元帝初元元年置,为西域都护属官,属下有丞、司马各一人,候五人,秩比六百石,掌护西域诸国及屯田事务,单独开府,驻车师前王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王莽和东汉时置时废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是岁,遣大使五威将王骏、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已校尉出西域……戊已校尉郭钦别将。”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又置戊已校尉。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乃以恭为戊已校尉,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谒者关宠为戊已校尉,屯前王部柳中城,屯各置数百人。”章帝建初元年“罢戊已校尉官”。安帝时又置。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后,戊已校尉与与西域长史共驻高昌。见《后汉书·明帝纪·章帝纪·安帝纪》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武帝时西域内属,有三十六国,汉为置使者、校尉领护之。宣帝改曰都护。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……(和帝永元)三年,班超遂定西域,因以超为都护,居龟兹。复置戊已校尉,领兵五百人,居车师前部高昌壁。”其后,三国魏文帝沿置,驻高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已校尉。”两晋沿置,四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禁中候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掌殿中侍卫,地位甚重要。《三国志·楼玄传》: “(孙皓)遂用(大司农楼)玄为宫下镇,禁中候,主殿中事。玄从九卿持刀侍卫,正身率众,奉法而行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殿中侍卫。《三国志·吴书

  • 东宫直后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隶太子左、右卫率,为东宫侍从武官。多为起家官。北齐亦置。

  • 京南检察司

    所掌与“京东检察司”同,详此条。

  • 公主主簿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秩六百石,为公主属官,管理公主家中诸事务。

  • 进义副尉

    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 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正名军将置,位进武副尉下、守阙进义副尉上,属无品武阶官。金、元亦置,为武散官三十四阶最末一阶。金为从九品下。元朝从八品,敕授。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军

  • 缺科

    清代文选清吏司的内部机构。掌每月截缺后,以本月所开各缺,按数截出到班者若干人、经司议、堂议后,至选日掣签以定。设经承以办理事务。

  • 国史馆典籍厅

    北京军政府时期国史馆的内部机构,掌保管史稿及采访、搜集、储藏史料。设厅长一人,典籍四人,主事三人,采访员若干人。参见“国史馆”。

  • 副引赞官

    宋朝御史台属吏。员一人,位在前司主管班次下、入品知班上。补正名后,遇大礼可出为录事参军。

  • 副尉

    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。②散官名号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武散官,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、振威、致果、翊麾、宣节、御侮、仁勇、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,其上阶为校尉,下阶为副尉。后代沿此制。宋朝有进武、

  • 飞骑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褒赏军功勋臣的闲职,从八品上。武官名。北齐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从八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