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户部侍郎

户部侍郎

官名。①隋朝度支部所属户部司之长官。掌户部事。置二人。初正六品上,高祖开皇三年(583)加为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,改称民部郎。②唐朝以后中央六部之一户部之副长官。佐户部尚书掌部事。唐高宗登基(649) ,以避太宗讳,改民部侍郎设。二人,正四品下。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从三品职事官。凡二人,分领左、右曹之事。南宋初,只设一员。高宗绍兴四年(1134),复置二员,通治左、右曹。辽朝设,为南面官,无实职,多为加官。西夏亦设,其制不详。金朝置二员,正四品。章宗泰和八年(1208)裁一员,大安二年(1210)复为二员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户部与吏、礼二部合称左三部,共置侍郎二员。至元五年(1268),户部等六部自立。后定制,部设侍郎二员,正四品。明初沿元制,设二人,正四品。后分置左、右侍郎,各一人,正三品。清沿明制,亦分左、右,满、汉各一人,从二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户部改度支部,遂称度支部左、右侍郎。参见“户部左侍郎”、“户部右侍郎”。


官名。与户部尚书共掌土地、人民、钱谷之政、贡赋之差。为尚书之贰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户部》,参看“户部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检校各部员外郎

    宋朝各部员外郎都有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
  • 左光禄大夫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《三国志·刘放传》:“正始元年(240),更加(刘)放左光禄大夫,(孙)资右光禄大夫,金印紫绶,仪同三司。”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,以示优崇,或授予年老有病者为致仕之官,亦常用为卒后赠官。

  • 太市令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位一班。职掌不详。

  • 中书省知印

    元朝吏职。掌执用中书省印。设四员。吏员名。元置,属中书省,员额四人,掌执用省印。中书省设中书令时,改称监印,参见该条。

  • 右武伯

    “右武伯中大夫”的省称。

  • 掌客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官名,为秋官司寇之属,有上士二人、下士二人,掌飨宴宾客牢礼等级之事。②隋朝鸿胪寺典客署官,置十员,正九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典客署为典藩署后不置。唐朝鸿胪寺典客署复置,十五员

  • 建武都尉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。《三国志·陆凯传》:“黄武初,为永兴、诸暨长,所在有治迹。拜建武都尉,领兵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掌领兵征伐或驻守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顗传》:“黄武初为永兴、诸暨长,所在有治迹,拜建武都尉

  • 凌室

    汉朝宫中藏冰之室。西汉未央宫即有凌室。汉朝宫中藏冰之室称凌室。

  •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

    元朝官署名。简称河南江北行省、河南行省、河南省。秩从一品,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八年(1291),省治汴梁(今河南开封),辖十二路、七府、一州军民政务。辖境包括今河南省及湖北、安徽、江苏三省江北地区。置丞相

  • 武英殿修书处

    清朝宫内刊刻书籍之所。隶内务府。康熙十九年(1680)设武英殿造办处,雍正七年(1729)改称修书处。设管理王大臣,无定员,下设内务府兼管司员二人及正监造员外郎、副监造副内管领、委署主事、库掌、委署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