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指挥

指挥

①军事编制,五代后唐始置。隶军下每军十指挥,置指择使为其长官。宋沿置,上隶于厢、军,下领五都。②官名。辽朝置。圣宗统和六年(988)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统领,各分左右厢,号称归圣军。太平天国亦置。初于*检点之下,共七十二员,比殿前左一、右二为序,左单右双,依次排列。至第十一始去“前”字,直至殿右七十二止。受命出征时常统数军*,总制以下皆听其指挥。未克湖北武汉前,有功将士常加恩赏指挥虚衔,称殿前指挥,不与正指挥同等。又另置职同指挥者,无定员。后期置六爵,指挥遂成卑官。天历戊午八年(1858)排至三百十二号。③官文书名。宋尚书省各部临时解释敕文,以令属下遵照执行之指令。④ “指挥使”简称。


官名。明代中、东、西、南、北五城兵马指挥司,各置指挥一人,正六品,副指挥四人,正七品。掌巡捕盗贼,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、火禁等事;境内有游民、奸民则逮治;若车驾亲郊,则率夫里供事。见《明史·职官三·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使》。清沿明制,兵马司指挥五城各一人,正六品,副指挥各一人,正七品,掌巡缉盗贼,平治道路,稽检囚徒等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团练安抚劝农使

    官名。元置,每道设使二人;掌本道军事、农事等;其佐属官员有同知、副使、检督、经历、知事、照磨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八·团练安抚劝农使司》。

  • 玄义

    官名。明朝道官。道录司置,左、右二人,从八品,协掌道教事务。

  • 掌药郎

    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从八品上,称掌药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。

  • 下军大夫

    官名。春秋晋置。晋国军制,有上、中、下三军,皆设大夫。下军大夫位在下军将、佐之下,候长之上,佑助将佐管理军务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“荀首、赵同为下军大夫。”

  • 固山贝子

   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六等。位多罗贝勒之下、奉恩镇国公上。简称贝子。爵位名。清宗室封爵中固山贝子,简称贝子,为十二爵号中的第四,位在多罗贝勒下,奉恩镇国公上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宗人府》。详见“奉恩将

  • 请室

    官吏请事待诏之室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盘水加剑,造请室而请罪耳,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。”注:“应劭曰:‘请室,请罪之室。’苏林曰:‘胡公《汉官》:车驾出有请室令在前先驱,此官有别狱也。’”《汉书·爰盎传

  • 乡自治会

    乡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。北洋政府大总统袁世凯在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停办各级地方自治,袁世凯死后,北洋政府复于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七月三日公布《乡自治制》,但未实行。其规定如下:乡为法人,受县

  • 守新都令

    官名,东汉置,即代理新都县令。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休字子泉,哀帝初,守新都令。”

  • 殿前都点检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南面军官置,设殿前都点检、副点检,掌御帐宿卫,多用契丹人。金熙宗天眷元年(1138)置,统亲军以行从宿卫,掌关防门禁,置殿前都点检、殿前左副都点检、殿前右副都点检,分别兼侍卫将军正、副都指

  • 阁内都督

    官名。北魏末置。佐阁内大都督统率皇帝左右的亲信侍卫。《周书·宇文神举传》:“及 (孝武帝) 即位,擢授 (字文显和) 寇军将军、阁内都督,封城阳县公,邑五百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