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掖廷

掖廷

1、官署名,也写作掖庭。秦和汉初称永巷,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掖廷,属少府,其长官称令,另有副长官丞八人,掌后宫宫女及供御杂务,管理宫中诏狱等,由宦者担任。属官有掖廷户卫、掖廷狱丞、少内啬夫、暴室丞等。东汉仍属少府,但掖庭、永巷并置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少府》:“掖庭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掌后宫贵人采女事。左右丞、暴室丞各一人。本注曰:宦者。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,就此室治;其皇后、贵人有罪,亦就此室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吏从官百六十七人,待诏五人,员吏十人。”“永巷令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宦者。典官婢侍使。丞一人。本注曰:宦者。”注:“《汉官》曰:员吏六人,吏从官三十四人。右丞一人,暴室一人。”

其后,魏、晋掖庭改属光禄勋、官吏用士人。南朝不置。北齐置令,为长秋寺掖庭署长官,复用宦者。隋初掖庭令属内侍省,为掖庭局长官,二员,正八品;炀帝改局为署,用士人,令属长秋监。唐朝掖庭令复为内侍省掖庭局长官,员二人,宦者,从七品下,掌管宫人簿帐及女工事务。金朝掖庭令为卫尉司掖庭局长官,掌皇后宫中事务。

2、代嫔妃。掖庭本为正殿旁边的房舍,为嫔妃居住的地方,因此,也用来代指嫔妃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自武元之后,世增淫费,至乃掖庭三千,增级十四。”

3、掖庭狱的省称,掌考问囚禁宫中犯人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》:“和帝幸人吉成,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蛊事,遂下掖庭考讯,词证明白。太后以先帝左右,待之有恩,平时尚无恶言,今反若此,不合人情,更自呼实覆,果御者所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爽鸠氏

    少皞部落氏族首领名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爽鸠,鹰也。鸷,故为司寇,主盗贼。”参见“少皞”。

  • 翼王府

    官署名。太平天国官爵不分,前期诸王都设置一套大体相同的王府机构,以处理国家政务。翼王府设官如下:翼殿六部尚书,掌理政务,每部一人,计六人。承宣,掌发号施令,有翼殿左一承宣、右二承宣至左二十三承宣、右二

  • 散员郎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后门下、内史、御史、司隶、谒者五官署置,无员无禄,亦主出使。

  • 纳言上士

    官名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改御伯上士置,为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。正三命。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纳言司次官。宣帝即位后,复置中大夫,仍为属官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

  • 南京六部尚书、右侍郎

    官名。明初以南京为首都,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改北平为北京,置行部尚书二人,侍郎四人,所属有六曹清吏司。后又分置六部,各称行在某部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定都北京,以南京为留都,六部官属移至北京

  • 翰苑

    ①翰林院别称。②翰林俗称。

  • 亲卫

    ①军府名。左、右卫及太子左、右卫率府,所领三卫之一,皆为内府,极受亲信,可宿卫内庑。隋朝设亲卫开府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亲侍。唐朝。有左、右卫亲卫府和率府亲卫府。宋徽宗崇宁四年(1105)置为三卫

  • 屯田部郎中

    官名。明初工部所属屯田部置,一人,正五品,掌本属部事务。洪武十三年(1380)改屯部郎中,二十九年,再改屯田清吏司郎中,遂为定称。

  • 食禄

    ① 即俸禄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“食禄千钟。”②谓食其禄。借代为官者。《史记·循吏传》: “食禄者,不得以下民争利。”1、即俸禄。因当官的要依靠俸禄生活,故称俸禄为食禄,于是,食禄便成为俸禄的别称。《

  • 医师长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医生头目”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。掌教习上驷院蒙古“医生”。额设三人。于蒙古医生内拣选医道优长、胜任教习者充任。初给八品顶戴,乾隆四十三年(1778),定给六品职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