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提法使司

提法使司

官署名。清末各省司法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始设于东三省。宣统二年(1910),各省均由提刑按察使司改设。掌全省司法行政并监督各级审判厅、检察厅及监狱。置提法使一人。下设总务、刑民、典狱三科,各科置科长一人,一等科员一人,二等科员一至四人。


官署名。清置,掌司法行政,监督各级审判厅,调度检察事务。设三科:总务、民刑、典狱;科长各一人,正五品;一等科员各一人,正六品;二等科员无恒额,正七品。其长官称提法使。见《清吏稿·职官六·提法使司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令官

    陆海空军,在作战、防守、戒严、操练时,以高级军官发布号令者,称司令官。其办公机关称司令部。

  • 科道

    官名。明清六科给事中与各道监察御史之合称。明清两朝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。明朝通称两衙门。

  • 昭化嫔

    内命妇名。北周设置,为皇帝之妾,见《隋书·礼仪志》:“皇后至蚕所亲祭,进奠先蚕西陵氏神,礼毕,降坛,昭化嫔亚献,淑媛终献。”当为北周所设六嫔之一,位视六卿。

  • 祗候高班内品

    宦官名。宋朝入内内侍省及内侍省置,位在祗候高品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改名祗候黄门内品。宦官职名。宋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均置。

  • 众议院院内委员会

    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常任委员会之一。设委员长一人,理事一人或数人;委员,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设二十三人,七年(公元1918年)减为十五人。掌审查院内事项。

  • 职方郎

    官名。即隋朝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职方侍郎,炀帝大业三年(607)改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改置职方郎中。官名。隋设此官,掌地图等。隋初设职方侍郎,炀帝除去侍字,称职方郎。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·

  • 道署司法人员

    官类名。北洋政府时期由于财政困难,高等审判厅的分厅、分庭并未普遍设立,为求补救起见,在道尹公署附设司法人员二至三人(由道尹遴选谙熟法律的合格人员充任)以受理上诉案件。可以由道署司法人员迳行判决执行的案

  • 燕山左卫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燕山左卫在洪武间为北平属卫,永乐四年(公元1406年)升亲军,掌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京城各门。以指挥使为主官,下辖千户所。

  • 仓案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前期置,隶三司,掌春秋及圣节大宴、节度使迎授恩赐、上元张灯、四时祠祭及契丹朝贡、内廷学士赴上之供帐,内外进奉则视其名物,岁给教坊伶人衣带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随三司废。

  • 明略将军

    参见“十明将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