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署通称,即分科办事机构。战国时秦国郡县所属职事部门泛称曹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 ·语书》:“发书,移书曹,曹莫受,以告府,府令曹画之。其画最多者,当居曹奏令、丞”。汉朝自公、卿至郡县皆分曹治事。主管者正曰掾、副曰史,其次曰属。魏晋南北朝均置。如尚书台、侍御史、公府、将军府、州郡所属,分为吏部曹、度支曹、兵曹、金曹、法曹等数十种; 主管长官有尚书、参军、掾史属等。隋唐为尚书省六部及十六卫、各率府、王国、州县下设对应六部职署的通称。宋朝为尚书省六部的别称。六曹即六部;开封府等所属职事机构也以曹名之,如士曹、户曹、兵曹、刑曹、工曹等。


官署的通称。秦、汉官府分曹办公,自公府至郡县皆分曹。公府曹,类似今天的部、厅;郡县曹,类似今天的厅、局、科、室。公府曹的长官正曰掾,副曰属;郡县曹的长官正曰掾,副曰史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一·太尉》:“西曹主府史署用;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;户曹主民户、祠祀、农桑;奏曹主奏议事;辞曹主辞讼事;法曹主邮驿科程事;尉曹主卒徒转运事;贼曹主盗贼事;决曹主罪法事;兵曹主兵事;金曹主货币、盐、铁事;仓曹主仓谷事。”又《后汉书·百官五》:“(郡县)诸曹略如公府曹,无东西曹。有功曹史,主选署功劳。有五官掾,署功曹及诸曹事。共监属县,有五部督邮,曹掾一人。”“凡县……各署诸曹掾史。本注曰:诸曹略如郡员,五官为廷掾,监乡五部,春夏为劝农掾,秋冬为制度掾。”后世多沿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二护军府护军

    官名。同“左一护军府护军”。

  • 左给事中士

    官名。北周天官府纳言中大夫属官,佐给事上士掌理六经及诸文志,给事于皇帝左右。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五一《元□智墓志》:“周保定四年(564),诏擢为左给事中士。”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

  • 左御卫

    禁卫军指挥机构。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置,设大将军一员、将军二员,统诸鹰扬府府兵。又置护军四员,掌副贰将军,寻改武 (虎) 贲郎将,又置武 (虎) 牙郎将六员,有长史、录事参军,司仓、兵、骑、铠等

  • 中校尉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陆陵成自此职迁河间太守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九品上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官名。北魏置,为从九品上武职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  • 度支部造纸厂

    清末度支部直辖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经度支部奏准在通州设立。专造各种有价证券及官用普通纸张。设总办、帮办、坐办各一人。厂内分设营运、监造、文案、支应、庶务五科,各设科长一人分理各种事务。

  • 总圣库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见“朝上典官”。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库藏出纳,分正总圣库、又正总圣库、副总圣库、又副总圣库,计四人,为天朝圣库的主官,官阶为职同检点。

  • 上计史

    官名,汉置,也简称“计史”,掌从主计吏到京城汇报。详“上计吏”条。

  • 内翰林国史院

    官署名。清初“内三院”之一。顺治二年(1645)将原设翰林院裁撤,翰林院官分别并入内三院,原内国史院遂改称“内翰林国史院”,长官称“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”。十五年,内三院改为内阁。十八年复旧制后仍称“内

  • 皮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务部广储司所属六库之一。掌储皮革、呢绒、象牙、犀角等物。银库郎中兼司皮库事。本库置员外郎三人,六品司库一人,无品级副司库二人及库使若干。库藏之出纳,按月缮折,送司核对并呈府堂奏销。官库名

  • ①选举制度用语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及其属官对每个士族人士才、德的简要评语,并据此及家世来评定其在士族内部的品级。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中正的关系。《晋书·孙楚传》: “初,楚与同郡王济友善,济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