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洗马

洗马

官名。①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,东汉省。② 太子属官。秦置,汉因之。掌宾赞受事,太子出行则为前导。西汉属太子太傅、少傅,秩比六百石,员十六人。东汉属太子少傅。三国魏因之,七品。蜀亦置。晋朝置八员,七品,为太子詹事属官,掌太子图籍、经书,太子出行则前导威仪。南朝因之,宋七品,秩比六百石; 梁置八员,六班,隶詹事所辖典经局; 陈六品,秩六百石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从四品上,二十三年改从五品上。北齐置八员,从五品上,属詹事府典书坊所辖典经坊。隋隶太子门下坊司经局,从五品上,初置四人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减二人。唐因之,员二人,从五品下,掌经籍,出入侍从。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司经大夫,三年改桂坊大夫,咸亨元年(670) 复旧名。北宋前期用为五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换通直郎。辽朝为南面朝官,隶司经局。明朝为詹事府司经局长官,从五品,掌收贮经史,刊辑图书,立正本、副本、贮本,以备进览。后不掌本职,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。清顺治九年 (1652) 沿置,十五年罢,康熙十四年(1675)复置。掌经籍、典制、图书刊刻、收藏之事。满、汉各一人,从五品,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2),詹事府并入翰林院,遂废。


官名。秦置,汉因之,也写作先马、前马,为太子属官,掌侍从,太子出则为前导;后汉洗马十六人,职如谒者。魏晋等沿其制,晋置八人,宋八人,齐一人。梁置典经局,设洗马,掌公文信札等,以世族充任。陈因梁制。北齐称典经坊洗马,隋唐称司经局洗马,专掌书籍。其后历代沿置,清代虽无太子,但有此官,以备翰林官的升转。至清代末年废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·洗马》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四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宝大盈库

    官库名。唐天宝后设置,以宦官主管,谓之内库,为皇帝的私库。其后又设琼林大盈库,性质与百宝大盈库相同。安史之乱以后,特别在德宗、宪宗时期,经常用来支付国家开支。

  • 通事谒者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增置谒者台属官,置二十员,从六品,同内史省通事舍人之职。官名。隋炀帝把谒者与通事舍人二官合并,称通事谒者,掌出使慰劳,呈奏案章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谒者台》、《通典·职官

  • 方丞

    官名。东汉置。隶少府所属太医令,员一人,秩三百石,主药方。官名,为太医令的佐官,一人,秩三百石,掌药方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》。参看“太医令”条。

  • 太子斋郎

    官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置,为太子济司局长官。太宗贞观元年(627)改名太子典设郎,为太子典设局长官。参见“济司局”。

  • 执法谒者

    官名,掌击盗贼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三辅盗贼麻起,乃置捕盗都尉官,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,建鸣鼓攻贼幡,而使者随其后。”

  • 礼学馆

    官署名。属礼部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公元1907年)置,专掌礼教书籍的纂修。设提调、总校、分校、统计、编纂等官。

  • 宣慰安抚使

   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。武德九年(公元626年),遣谏议大夫魏征宣慰山东,遇事可按具体情况全权处理;兴元元年(公元784年)以萧复为江淮等道宣慰安抚使。遇事可按具体情况全权处理。

  • 教堂帅

    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女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
  • 官名。相传夏朝始置。周朝沿置,掌乐,通晓历、数、天、道。《尚书·夏书·胤征》: “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于房,瞽奏鼓”。《国语·周语上》: “瞽献曲。”乐官。古代多以瞽人担任乐官,故称乐官为瞽。《周礼·春

  • 上宰

    指宰相。晋代枣道彦(据)《杂诗》:“天子命上宰,作蕃于汉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