焕章阁侍制
见“焕章阁”。
见“焕章阁”。
官制用语。即以玉玺加封的文书。
州军府佐吏名。南齐置,见“州军府户曹参军”。
官名。简称王会司郎中。清朝理藩院王会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设。满洲一人,蒙古二人,正五品。
1、小官、最小的官。2、官吏的谦称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四班,代旧“广武将军”,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班。武官名。南朝陈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第四班,代旧广武将军。
官署名。清朝翰林院所属机构,为庶吉士学习场所。初隶内弘文院,后改入翰林院。掌教习庶吉士满、汉文课程。设教习,满、汉各一人,由吏部开列掌院学士、内阁学士题请皇帝钦派,或于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内特简,称“大
州府及其长吏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太史慈传》:“州家闻之(州章被坏),更遣吏通章,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,州受其短,由是知名,而为州家所疾。”
即“甲喇”。
官名。北齐置。见“乐器局”。
官署合称。即尚书省、中书省、门下省。尚书、中书、门下三省并存,自三国魏始,尚书已成朝官,为政务机构; 中书也逐渐分局问政,却未转为朝官; 门下亦渐染指政事,仍以宫职尤多,国事运转须经三省而实现。南北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