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琉球官学

琉球官学

学校名。清朝培养琉球留学生之机构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琉球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,均准入国子监就读,始称官学。其后,二十七年、雍正二年(1724)、乾隆二十五年(1760)、嘉庆十年(1805)、道光二十一年(1841)、同治八年(1869)均派有陪臣子弟三至八人入监就读,月给膏火银。同治十二年停。


官学名。清置,为国子监接受琉球国派遣学生的学馆。据《光绪会典事例》卷一一○二记载,康熙二十三年(公元1684年)琉球国派陪臣子弟四人赴京受业,被接纳入监读书。嗣后,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 1688年)、雍正二年(公元1724年)、乾隆二十五年(公元1760年)、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、道光二十一年(公元1841年)、同治八年(公元1869年)琉球国均派遣陪臣子弟三至八人。入监读书者每人按月给银一两五钱。同治十二年(公元1873年)停办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举

    科举常科科目之一。此科惟设于唐玄宗时。据《通典·选举三》记载,开元“二十九年(公元741年)始于京师置崇玄馆,诸州置道学。其生徒应举,谓之道举。举送、课试与明经同。应道举者试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文子

  • 掖庭暴室丞

    官名。东汉掖庭令的属官有暴室丞。以宦者担任,为暴室官员。暴室是宫中的织染厂,也设有医生,宫中妇女有病到此医治;皇后贵人有罪也到此,所以有“宫中监狱”之称。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掖庭令》:“暴室丞主中妇人疾

  • 左台

    官署名。左御史台、左肃政台省称。见“左御史台”、“左肃政台”。唐代武则天光宅元年,分御史台为左右台,左台掌百司、监军旅;右台察州县、省风俗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御史台》注。

  • 初授

    授官制度。文武见任官吏未经考察直接得授散阶,为本品最低一阶。

  • 总伺

   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军帅四人,官阶为职同师帅,为军帅处理文书事务。

  • 军储所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设于太宗时,置所于新卫,收贮山东、河北钱粮,以供军用。宪宗二年(1252),忽必烈采姚枢建议,于汴、卫等地设五军储仓,统之于都转运使司。七年,使司罢。世祖中统二年(1261)复置。

  • 南京草场监支纳官

    官名。金置,秩正八品,掌监草场出纳之事。

  • 端揆

    初指尚书令、仆射。《晋书·职官》: “建安十三年,罢汉台司,更置丞相,而以曹公居之,用兼端揆。”《梁书·沈约传》: “约久处端揆,有志台司。”后成为宰相的代称。尚书省长官称端右,称端揆。《晋书·职官志

  • 河南尹丞

    官名。东汉、三国魏、北魏置,为河南尹属官。汉秩六百石,魏七品。北魏亦称“河南郡丞”。参见该条。官名,东汉置,为河南尹之副,佐尹主京都、典兵禁,行县劝农桑、审囚徒,振救困乏等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河南尹

  • 内饔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掌君王、王后饮食烹调,及宗庙祭祀、宾客宴享膳食制作。《周礼·天官》: “内饔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十人,徒百人”。官名,周设此官,掌王、后、世子的饮食和宗庙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