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礼仪院

礼仪院

官署名。①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(1013)置,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、法物等制度。多以参知政事为判院,学士、丞郎、诸司三品以上为知院。仁宗天圣元年(1023)废。②清初内府机构之一。顺治十七年(1660)改礼仪监设。掌内庭礼乐之事,并考核太监品级。初设总理,左、右协理各一人,后改设郎中三人,员外郎八人,笔帖式二十人,赞礼郎十二人,司胙官四人。所属有喇嘛唪经处、皇史宬等。康熙十六年(1677)改称掌仪司。


官署名。宋置。唐有礼仪使,掌国家大礼之事。建中以后,均于郊祀时暂置,事毕即停。宋初以太常礼院掌其事。雍熙元年(公元984年)议封禅,曾命学士、常参官详定仪注,事后即罢。大中祥符元年(公元1008年)封禅于泰山,又命学士、待制与判礼院官详定仪注。六年(公元1013年)置礼仪院。掌依典礼裁定行礼所用仪仗、法物等制度。判院多以参知政事为之,知院则以学士、丞郎、诸司三品以上官充任。天圣五年(公元1027年)罢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左神武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唐朝北衙禁兵左神武军统兵长官,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分羽林军而置,寻废。肃宗至德二载(757)以左、右羽林军减耗而又别置,初设一员,正三品,乾元二年(759)以战乱未息,增为二员,总衙前射生

  • 辨铜

    官名。辨铜,也写作“辩铜”,辩通辨。汉置此官,属水衡都尉,负责分辨铜的品种和好坏等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水衡都尉》。

  • 郡倅

    郡守的副职。元虞集《道园学古录二·送人之剑阁倅寺》:“乡人游雪界,郡倅试冰衔。”清朝称府通判为郡倅。参看“通判”条。

  • 文思署令

    官名,金朝置。从六品,掌造内外局分印合、伞浮图金银等尚辇仪鸾局车具、亭帐之物,和三国生日等礼及织染文服两署金钱。其佐官有丞,从七品;直长,正八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》。

  • 回回司天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始置。仁宗皇庆元年(1312)改回回司天台置,秩正四品。设提点、监、少监、监丞等官,属员有教授及天文、算历、三式、测验、漏刻等科管勾,额设阴阳人十八名。掌回回人观测天象,编制回回历。明初沿

  • 刻漏房

    官署名。明朝置,为内府掌管时刻的机构。设掌房一员,佥书无定员。每一时,即令直殿监官入宫换牌,每夜报刻水。宫廷祗应机构。明置,专管每日时刻,不隶灵台。设官数十员。

  • 陆军测量局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二月十二日公布的《各省陆军测量局编制大纲》规定, 隶属于参谋本部第六局,兼隶本省都督,其职务是进行全省陆地测量,印制兵要地图,掌办地面量丈事务。设

  • 司仗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司射下大夫司仗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乡书手

    宋朝职役名。初为乡役,隶里正、户长,后升为县役。掌催收赋税,参与推排户等、编造五等丁产簿。仁宗时,令以第三、第四等户充当。神宗熙宁三年 (1070) 行免役法,改为雇役。

  • 尚玺寺

    官署名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三月,李自成农民军政府克北京,改原明尚宝司而置,职掌因明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