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制用语。指按照一定礼仪和手续授与官职或名义。任命官员。战国时期,国君任命官员称为拜。汉代称正式任命官员为拜或除。“拜”含有尊重之意,一般属于初任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说:“至拜大将,乃信也,一军皆惊
官名。北魏、北齐置,为中黄门令副贰。由宦官充任。
官名。明太祖洪武三年 (1370) 于各王府分置,各一人,从二品,以辅弼诸王。九年罢。
官署名。北齐、隋初置。参见“黄藏令”。
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在八和硕中列位最前,称大贝勒。又八和硕贝勒中代善、阿敏、莽古尔泰、皇太极势力最强,被合称“四大贝勒”。
①官署名。宋朝大理寺置,掌收受地方所断狱案奏状。②吏名。宋置。属大理寺。
即“他齐哈哈番”。
东宫侍从武官。南齐设。梁沿置,流外七班。职同“殿中将军”。
官名。清朝虎枪营之职官。额设二十一人,上三旗每旗各七人。掌率虎枪兵以供役使。
见“国史院”。